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pdf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pdf

ID:58016615

大小:309.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pdf_第1页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pdf_第2页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pdf_第3页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3期西安财经学院学报V01.27No.32014年5月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Mav2014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严琳(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摘要: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儒家伦理精神和经济法规相结合的产物,义利观是其核心内容,反映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刻分析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实现传统义利观的伦理重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义利观;价

2、值取向;伦理重构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817(2O14)O3一OO9O—O4绳。程颢说:“天下之事惟义利而一、引言已。”[]卷二四与延平李先生书社会道德状况总是通过人们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儒家伦理精神与经济法规对义利关系的认知表现出来。当前,在社会变革和相结合的产物,是儒家伦理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反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映。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曾广泛地作用于中国历更为突显。因此,正确解读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史不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历代经济伦理规合理继承其积极因素,对创建文明有序、健康和谐的范的滥觞。其

3、倡导的见利思义的价值选择,崇尚公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利的道德人格,及尊奉天地大义的生态选择,对中华二、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义利观民族道德品行的形成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儒家认为,“义”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条目,它是一种社(一)孔子重义轻利会伦理规范,代表公利,包括个人修养、行为规范、孑L子是第一个系统提出“义”、“利”之辩的人。道德风尚等因素;“利”是人们的经济生活,代表私孑L子重义,强调一切事物须以义为目的,所以有“君利,包括可供生活和消费的物质资料。“义”和“利”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j。的关系就是道德规范与

4、物质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孔子承认追求私利是人的本能欲望,鼓励学生有自利益的关系。“义利两有”、“义以为上”的义利观是己的理想,不仅求利,而且求名:“学而优则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社会仕”[2]《阳贷》,“学也,禄在其中矣”[z]《卫灵。不仅如此,经济生活的多个层面。本文通过对孑L子、孟子、苟子孔子不讳言自己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他说:“富而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义利之辨”内容的梳理,分析了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2]述鳓但是,孔:先秦儒家“从义取利”思想的本质,从而得出:先秦儒尊重并强调,要通过合乎道义的方式取得“利”,那种家经济伦理思想,特

5、别是义利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通过不适宜的手段得来的“富”与“贵”,不值一提,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普适性。义利观不仅是我们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孔子还把断善与恶、美与丑、公与私的道德准则,也是调节人“义”、“利”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君子喻:f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利益冲突的行为准义,小人喻于利”【2]era。这是孔子对崇高道德和完收稿日期:2O13—1O一16作者简介:严琳(1965一),女,江苏泰兴人,西安财经学院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校园文化及新闻传播。90严琳: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取向善人格的追求,也是重义轻利思想的体现。谐

6、安稳。(二)孟子舍生取义从孔子、孟子到苟子,先秦儒家义利观经历了一作为孔子的继承人,孟子进一步完善了孔子的个传承并演进的过程,至苟子,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理义利观理论。他主张一切趋利行为必须以“义”为准论已趋系统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在绳,只有合乎道义的利才有追求的价值。孟子说:强调“义”的重要性时,承认“利”存在的必然性和普“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遍性,不反对人们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对“利”的追这与孔子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求,即“义利两有”。同时,先秦儒家倡导追求“利”的与比”[]‘里仁在本质上一脉相承。但

7、是,在“义”和方式要合乎“义”的行为规范,实现“利”的途径要合“利”的地位上,孟子把“义”的价值提高到了超越生乎以“义”为度的道德标准,做到利不伤义,以义制命价值的高度,“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利,义以生利。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舒,体现了“义”的终三、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主要特征和伦理极价值。在孟子看来,“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指向则危矣,,[]‘魏世家》。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要先考虑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儒学表现在经济活动利,仁义是治国的根本。社会要树立重义轻利的价中的伦理观念,其先义后利、义利

8、并重、崇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