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总结框架.docx

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总结框架.docx

ID:58015576

大小:291.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总结框架.docx_第1页
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总结框架.docx_第2页
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总结框架.docx_第3页
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总结框架.docx_第4页
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总结框架.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总结框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量身定制:打造全阶段式学习框架要想建立起与职业生涯相匹配的学习框架,离不开三方面的努力:一是针对企业自身特点与具体情况,准确定义和区分员工职业生涯的四个阶段,解决“Who should learn”的问题;二是构建渐进式的学习内容,解决“Learn what”的问题;三是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解决“How to learn”的问题。 明确员工职业发展阶段 划分职业发展阶段的依据有很多,最常见的维度包括入职年限、工作经历、能力水平等。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入职年限的长短与职业发展程度虽然存在关联,但并不能构成正比或者线性关系,因此并

2、不适用于对职业生涯的定义。而员工工作经历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却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员工的职业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基于此制定了自身的岗位职级,从而实现了职业生涯阶段的划分。 图表1所示是某咨询公司对于顾问序列的职级定义表,它对每个职级需要满足的工作经历和能力水平要求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能力资格表此处暂且略去),四大类职级正好对应了四大阶段。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更加清楚明了地识别员工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图表1 职业发展阶段划分示例 设计渐进式的学习内容 5/5在职业生涯阶段已经划分清楚的基础上,要使培训学习更符合员工的职业阶

3、段特点,首先应当使学习内容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各阶段的核心需求。通常来讲,学习内容可以分为图表2所示的三大类,态度/素质类内容面向员工工作思维、习惯和热情的培养与塑造;而知识类和技能类内容则面向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图表2  ASK模型 那如何从学习内容上体现阶段需求呢?很多企业这时往往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侧重点失衡。比如,考虑到新员工在学徒阶段专业技能水平较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时,就一股脑只让其学习知识和技能,促使其赶紧实现价值产出,却忽略了态度和素质的培养;又比如,当员工晋升到领导阶段后,就只让他学习领导力课程,认为其他内容

4、都已不再需要学习。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虽然对症下药,却治标不治本。 严格来讲,无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一个阶段,“ASK模型”所涵盖的这三方面学习内容都是缺一不可的。新员工需要学习态度和素质,领导也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因此,真正符合职业生涯阶段特征的学习内容应该是一个渐进式的架构。每个阶段都要同时学习ASK,而采取的是增量式的学习策略,即学习后一阶段的内容时应当已经掌握了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图表3给出了一个渐进式学习内容的简单例子,假设某员工晋升为领导之前在态度类培训中只学过企业文化的内容,那么根据渐进式学习策略,他除了学习目前领导阶段必修

5、的领导力课程以外,还需要加修“追求卓越”和“有效沟通”这两门课程,从而全面反映其阶段需求。 图表3  渐进式学习内容框架示例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5/5在划定学习内容的同时,根据不同职业阶段的特点来设计学习方式也同样重要。总结目前主流的学习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如图表6所示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大类。 图表4  学习方式 其中正式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活动非常相似,主要类型包括教室授课和电子教学。这是广大企业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形式。但是有研究表明,只有不到30%的工作绩效产生于通过正式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另外70%以上的绩效则来源于非

6、正式学习及其他环境因素。 非正式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概念截然不同,大多是通过在岗培训项目,以边学边练的方式来完成。常见的非正式学习有经验学习和协作学习两类。前者注重让员工接受实际工作体验的同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辅助,从而强化学习效果,采用的形式包括实习项目、辅导员和职业导师等;后者通过组织相关员工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同时在过程中催生各类启发式交流和心得分享会,来促成“整体学习大于个体学习之和”的效应。 要使学习方式更适合员工,则同样需要考虑各个职业生涯阶段的不同特点。考虑到上文所提到的学习方式对工作绩效的贡献比例,在为每一阶段设计学习方

7、式时也需要同时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甚至还应该更加重视非正式学习方式的设计。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得到如图表5所示的四阶段学习方式表。 图表5  四阶段学习方式设计5/5 最后,综合了上述三方面努力的成果,最后呈现给员工的就应该是一个串联起“Who-What-How”的学习框架。下面我们举一个典型的案例来做简单说明。 最佳实践:东软——聚焦人群,快速提升东软(Neusoft)从2000年开始了自己的“数字圈地”运动,到2010年底,员工已由当初的3600人猛增至17300人。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员工群体和每年数千人的扩张增量,建立一个与

8、员工职业生涯相匹配的学习体系对于促进员工逐级进步、不断提升价值创造力至关重要。鉴于此,东软构建了一个聚焦各阶段不同员工群体,目的在于实现快速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图表6所示。 图表6  东软的人才培养体系5/5在学徒阶段,一方面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