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13601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0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诉求过于强势 高职院校在引入校企合作的模式时,往往容易枉顾合作企业的利益诉求,而多从自身“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入手,希望企业能够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来配合其实现教学任务。这种对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利益需求的忽视,直接打击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由此引发了企业对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质疑。从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大局来看,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还没有完全作为一门独立的培养方案来实施,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更多是停留在为解决师资不足、实训基地缺乏等条件困局而做
2、出的一种妥协。因而,高职院校本身也就根本没有从合作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来拟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养实施方案。此外,学生实训课程教学时间虽然有限,但从课堂延伸到企业、生产车间的前提条件是以企业的需求配合为基础来开展和实施的,此时,学校若仍将自身强势的培养诉求凌驾于企业的经济需求之上,就容易导致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厢情愿”的状况发生,寻求与企业合作教育培养项目的机会就更加渺茫。 企业利益需求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在国家倡导与政策激励下,企业虽有了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最初合作动因,但毋庸置疑的是,企业在自身属性上,仍是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3、经济实体而存在,也就无可避免地要将自身利益需求能否实现以及得到持续稳定的后期保障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例如,刘明生等在对96家企业的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自身生产效益和学生实习期安全问题是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首先从企业自身生产效益来说,企业对合作必要的认识不到位,因而未能把学校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纳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仅仅是把学校看作了提供廉价劳动力的用工单位。当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达到其要求的操作水平,甚至有可能扰乱企业的正常运营而变成一种“负担”时,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就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其次,对于尚无工作经验、安全意识不足的
4、高职学生而言,一旦要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实践阶段,其实习期的安全问题就尤为凸显,但在我国,就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伤事故和非工伤以外事故的处理均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阶段。由于没有实际操作中的保障规范,这甚至成为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严重打击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此外,有心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不一定是自身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甚至更多地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而言,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利益收入也是他们所追求的,而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所发生的能耗、实习学生的生产培训费用等等费用承担的归属问题,却会
5、对这些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政府规范、扶持机制落实中的“形而上学”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须借助政府力量的介入,要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政府在当中甚至应该起到战略性的引导、鼓励和扶持作用。但就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存在以下四个问题:①政府并未出台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规范性国家法律法规,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更是凤毛麟角,仅有的《职业教育法》,其执行也并未落到实处;②在政府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未从国家层面构建相应的利益导向机制,缺乏将企业与院校进行良性链接的动力和纽带;③政府在校企合作退出过程中监督机制
6、的缺位,导致企业和院校两方都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即可退出合作,造成已配置资源的错位和浪费;④政府在财政补贴上并未解决高职院校的生均补贴问题,尤其是合作办学过程中的补贴落实不力,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要实现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持久、稳定的推荐,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参与合作的各方利益主体的实际诉求,从而通过协同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源选择、配置和利用。 高职院校应建立提供“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合作服务意识 从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理论来说,构成合作的基础在于能够为彼此提供对方所需的资源依赖,既然企业拥有的是高职院
7、校“以能力培养为重”所亟需的实践教学环境,那么,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就应该正视自身“短板”,培育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合作与服务意识,具体包括:①转变强势诉求地位,审时度势,积极地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围绕不同行业实际需求办学,积极创新办学模式;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要求设立的校企双方专门小组,将促进校企合作的实际行为应落到实处,积极挖掘合作方企业的自身需求,制定和强化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职业技能指标,实现以自身过硬的“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吸引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企业应明确“阶段式”、“订
8、单化”的需求模式 企业作为技能人才市场的终端,是技能型和技术性人才的最终需求者和使用者,肯定希望通过合作教育的方式提升其引入人才的素质,也就是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校企合作也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