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95709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6
《张雪莲随班就读征文201461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区县编号题目:如何帮助他们“扬帆起航”如何帮助他们“扬帆起航”摘要:随班就读不仅仅要使随读学生学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情感,使随读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方法如下:1.我们要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尊重他们的人格。2.用“成功”体验。3.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4.针对认知差异采取因材施教。5.团结互助,促进全班与随读学生的融合。6.做好家长工作,促使其进步。关键词:尊重、体验、发现、因材施教、融合、进步正文:芳香的玫瑰,因为满是花刺而更加动人;美丽的维
2、纳斯因为一双断臂而更加迷人。既然玫瑰长满尖刺,维纳斯没有双臂,人们对于它们的喜爱都不会减少,试想,对于一块洁白的美玉,狂热的收藏家又怎么会在意它身上的瑕疵呢?随班就读的学生正如这微瑕的美玉,虽然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这并不影响教师对他们的欣赏,相反,教师会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使他们同样散发出熠熠的光芒。随班就读不仅仅要使随读学生学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情感,使随读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爱生之心,师皆有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差别就在于
3、是爱几个得意门生,还是喜欢全体学生。俗话说“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所谓“难看”的孩子不仅是指“差生”、“调皮生”,还指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扬起前进的风帆。一、我们要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尊重他们的人格。每一个人都需要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关怀,而他们则更渴望心灵关怀和精神鼓励,我们要把他们看作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在思想上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把更多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需要爱的孩子。“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学生希望从教
4、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使学生的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由此激发出学习热情。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他们会把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由喜欢教师到喜欢学习。消除心理“伤疤”,给“跟班随读生”信心。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段话:“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关怀,就像阳光之于万物,娱乐之于禾苗,是学生渴望得到的。当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感受到老师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真诚的奉献精神和他们满腔挚爱之情时,老师方能在他们的情感世界拥有一席之地。”二、用“成功”体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
5、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随班就读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教育随读生首先要有信心,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随读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随班就读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则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6、因此,教师要根据随读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随读生经过几遍甚至几十遍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随读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三、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随班就读学生是班集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学
7、习成绩不理想,又不善与人交流,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他们在集体中能够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也有自尊,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其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教师除了上好课外,还必须关心、爱护“随班随读生”,对“随班随读生”应不吝惜微笑,不吝惜爱的倾注,不吝惜热情的鼓励,激发他们学好功课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盈盈之春水,是开启搁浅之舟的外因。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激励他们,对他们不要轻易说“笨”、“
8、蠢”等,以致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四、针对认知差异采取因材施教。了解“随班就读生”的知识缺陷,巧施释疑排难。有人说过:绝不会有不愿意学习的孩子。“随班就读生”也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但由于他们知识缺陷多,易产生厌学心理。为化解这一矛盾,教师要必须做到两个了解:一是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存在哪些障碍;二是了解他们对哪些知识产生困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