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态度与习惯.pdf

回到态度与习惯.pdf

ID:57994771

大小:362.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9

回到态度与习惯.pdf_第1页
回到态度与习惯.pdf_第2页
回到态度与习惯.pdf_第3页
回到态度与习惯.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回到态度与习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名师名校名师新说开栏语:2011年7月,福建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在全省遴选了100名教师作为培养人选,培养期为3年这项.y-程以教学主张为引领,重点引导培养对象提炼并明晰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而在实践中形成相应的操作策略与方法。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生长点,不仅是名师个人成长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名师的核心抓手。这项工程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教学主张明确、教学风格鲜明、教学质量优异的名师及其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使名师的教学主张能成为教学亮点,扩大影响,本刊特开辟“名师新说”栏目。·回到态度与习惯◎福建

2、省福州第一中学陈日亮摘要文本解读,无论从教还是从学的角度来看,关键在于态度和习惯。与文本对话,靠的是读者态度的认真和严谨。检视解读文本的经验,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语文教学必须回到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最根本的起点上来。关键词文本解读;态度;习惯一、“非关病酒,也不是悲秋”不敬业,可能指的是缺少求真求实求精的专业自觉。如一直很想有人能告诉我:文本解读成为语文课改的果在文本解读上功夫下得不够,不重视独立钻研和教学中心话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差不多有十年之久,而课堂反思,不注重以自身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示范,并有教学究竟有什么明显变化?学

3、生的阅读成绩,又有哪些目的有步骤地落实到严格的训练中去,就必然会影响到明显的或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课改改来改去,改不出什学术界倒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无论是认识论的还是么明显效益,也许根子就在这里。专家学者有再多再好方法论的。要使之转化为实践操作,收到教学成效,不可的科研果实,就像我过去所说的,只能是“孤独地挂在树能立竿见影,原也很正常。今天所谓的文本解读,过去叫上”,可供鉴赏而不堪食用——不是没有营养,而是没有课文分析。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分析的效果怎样,历来胃口。没胃口,总是要怪食物难消化。这,会不会是我的也都存

4、在得失利弊,虽然只针对一篇或一类课文,没有主观臆测,杞人之忧?上升到理论高度,毕竟有的放矢,具体而微,教师好懂,二、入境始与亲学生受用。现在我们之所以需要学术研究的引领,就是回想我中学时代学语文,最关心的是上课笔记是否希望个别的经验能进一步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但是我记得周全,因为那时的考试就是力求答案要和笔记“对想,做任何一件事,要从个别到一般,变自发为自觉,由准”。一到了课外阅读,没有教师的笔记可供参考,只能盲目到清醒,除了需要理论的开导,更要取决于做事人自去摸索,哪怕是全然摸黑,也是付出了自己的心力。我的态度和习惯。被孙绍振教

5、授尖锐批评的所谓“不称职开始读鲁迅就是这样,全是瞎猜。钱梦龙老师赞许我的的教师”,说他们有一种办法是“蒙混过关”,这话说得很文本解读是用自己的心’在‘读”’。这本不值得一说,严重,但我认为,决不是他们有意想“混”,乃是朱光潜先但“用心”和“用眼”毕竟不同。瞎猜,就是眼睛不管用了,生所针砭的懒惰、粗心和自满,已经习以为常,近于麻木只好用心。语文与其他课程最本质的不同之一,是拿文不仁。所以也不要只简单地诟病教师的素质低;教师也本做教材。文本是一个个编织完美的文字网络,一幅幅不要一味地悲叹时间不够负担重。“非关病酒,也不是悲足供审智审美

6、的语言画卷;其他学科的教材则是一个个秋。”就语文的文本解读来说,无论从教还是从学的角抽象概括的认知对象,一张张严密编制的知识缩图。面度,我觉得现在都要把目光转过来,去看看最起码也是对后一种对象,学习主体可以审视,但一般不可能也不最关键的态度和习惯的问题。说到不称职,不是说教师必要进入。而形象可感的对象,主体如果只审视而不进本文系作者2013年6月21日与福建省中学语文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的读书交流。o麓褐谴差础毅嘈研它名师新说名师名校I入,所获必定肤浅。叶圣陶说过,文字是心的表现。他认一次次无法回避的情感体验,它大约同我的大学生活有为

7、“‘感’比较‘知’深入一层,‘知’是我与事物对立,从我某种相关。我用“‘丁香’的意象的还魂与重塑”为题,就‘知’彼;‘感’是我与事物融和,彼我不分。”解读文本,就带有追昔抚今之感。要求与所读的对象“融和”。不能抱着我来“知”你,我来前一段我在准备解读《雷雨》(节选)。这篇课文我没“分析”你,我来给你做“结论”的态度。学习语文最忌“知有教过。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多次看过福建省话剧团性分析”,知性不但不能“掌握美”(黑格尔),而且会大败的演出,印象中周鲁相见这一幕,总是等着看“性格冲学习的胃口。现在已不太习惯用“课文分析”这个说法,突

8、”:悲愤的控诉,虚伪的掩饰,无情的拒绝,残酷的撕也许就因为“分析”容易导向“知性”。但“解读”就一定不毁。这个印象和我后来听过的课和读过的课例,又多次会解得枯燥乏味吗?完全有可能。“知性解读”在语文课重叠,仿佛已经成了唯一解读的模板。可是我在反复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