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8285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5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重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试重点★★) 本章历年考试情况:近代教育和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论述);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主要是一些代表人物及其重要理论(填空或选择) 考试预测: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学校教育制度(名词解释);孔子、夸美纽斯、卢梭等人教育思想,儒家《学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选择或填空)。 1.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主要
2、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 2.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简称学制. 3.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划分标准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非正式、非正规教育是前制度化教育;之后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是非制度化教育。 例: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包括( )等几个阶段。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后制
3、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E.现代教育 多智网校试题解析:ABD 4.教育实体的形成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学生出现。(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柏拉图在雅典城郊建立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是西方最早的组织完整的高等学府之一;基督教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教育机构;中国古代则是以私塾、乡学、书院等为主要的教育机构。 5.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诞生于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即:学校教育系统的出现时教育制度化的标志。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
4、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 我国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运动,并于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6.非制度化教育 库姆斯等人所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等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提倡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7.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5、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幼小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前四点各级教育发展的趋势,最后两点由于信息社会发展,终生教育的产生,逐渐淡化学历,教育制度也越有利于国际交流。 8.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从受教育权和教育目的、内容可以看出。(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脑体分离。(3)教育具有了完备的条件:专职教
6、师、固定学员和专门的教材。 夏代:学校形态的出现。 西周: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大兴,百家争鸣,但儒、墨两家成为当时的显学。 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专制主义的文教政策,主要学习内容是儒家“四书”“五经”,死记硬背、棍棒教育成为主要教育方法,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隋唐:科举制度盛行。 前言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了解的一门学科,也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一门必考科目。本门课
7、程,我们共有十五章的内容,可以把它分为三大部分: (一)总论(第一章) 这部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发展概况以及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同时也包括小学生的认知、个性与社会化等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等内容。 (二)学生与学习心理(第二章至第十一章) 这部分主要包括小学生的认知、个性与社会化等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学习的基本理论,如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以及心理健康等。 (三)教学与教师心理(第
8、十二章至第十五章) 这部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管理心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等内容。按照很重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