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doc

ID:57964161

大小:1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5

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doc_第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前练兵复习有法: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前练兵复习有法  文言文阅读多选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因而最可靠的是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特别要注重考前复习方法的选择。建议同学们复习应做到:  眼中有文,分类归纳  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很有必要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知识。首先要学会梳理知识。初中四年学了不少知识,知识是具有系统性的,梳理知识结构是较好的复习方法之一。  (一)实词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以《桃花源记》为例:  1.通假字。“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2、作食。”中的“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  2.一词多义。“处处志之”的“志”意为“做了标记”;“寻向所志”的“志”意为“做下的标记”。  3.古今异义。“阡陌交通”中的“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现在是“交通运输”的意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离开”,现在是“男方的配偶”的意思。  4.词性活用。如“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尽的意思。“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异。  当然归纳时不—定局限于某一篇课文,在复习时遇到新的解释不妨就记录下来

3、。  (二)虚词文言虚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以“之”为例:  1.作代词,代指人、事、物。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代指郭攸之、董允他们。(《出师表》)  肉食者谋之:代指迎战齐国一事。(《曹刿论战》)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指这篇。(《捕蛇者说》)  2.作助词,包括以下几

4、种情况:  (1)表修饰限制关系,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作“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目的是突出谓语,可不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3)作为宾语前置或宾语后置的标志,都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  马之千里者宾语后置的标志(《马说》)  (4)放在句末,调整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3.作动词,充当谓语,作到、往的意思。  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5、(三)句式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者,……也。”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翻译时需要加上。  2.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较多,判断省略成分,需要“瞻前顾后”,需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的省略。  3.倒装句。倒装句有的是为了修辞的需要,颠倒了语序。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强调谓语。  4.被动句。主语是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叫被动句。

6、被动句有的借助于被动问“为”、“为……所……”、“于”、“被”等来表示,例如:“为乡里所患”(《周处》);也有不借助被动词,直接在句意上表被动,例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