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5895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海口市龙桥中心小学陈春兰关键词:高效课堂明确目标互帮学会把握原则教书育人内容摘要:针对新课改的目标中的“减负高质”目标,结合现实教学课例从四个方面: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二、互帮学会,各有收获;三、把握原则,提高效率;四、教书育人,德才兼备。浅析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即尽可能把讲课用的时间花费在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上,充分利用课程学习,课堂管理等致力于推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效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功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正文:我们知
2、道,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减负高质”,要做到“减负高质”就必须走“有效教学”之路。综观以往失败的课堂教学,上课成为不折不扣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唱独角戏,强调学生接受式学习,或学生流于“花拳绣腿”式的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不良。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教学呢?下面浅谈四点: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5首先,得弄清有效教学的特征有哪些。有效教学的特征之一是有正确的目标。所谓正确的目标是指目标具有指向性和全面性。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
3、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初定教学目标是1.认识3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詹天佑是怎样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的。3.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对于目标1同学们通过独立学习都能达到,对于目标.2,教师通过“导学”,就是行为上主要体现:一“导动机”——激发;二“导目标”——协商;三“导学法”——指导。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达成目标。二、互帮学
4、会,各有收获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会”与“会学”。“学会”是习得知识,但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学生“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会学”呢?只有通过“互帮”,才能走向“会学”。“互帮”的核心要义是“变一个教师为多个教师”,充分利用优生资源,实现“生生互帮互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可以做,各负其责,各有收获。如《学与问》一课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文段内容涉及的问题
5、,同学们开始面面相觑,后来,某一同学上到讲台,讲到他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好像提到这类问题,他还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渴望找寻以上文段中提出的问题。这时,老师提醒同学“我们曾经学到过哪些查阅资料的方法?”5同学们回家后,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询……。到了上第二课时,同学们互相激励,畅所欲言,互相帮助.互相检查、互相约束、互相评价……,收获非浅。这里强调的是,这个“互帮”学习法,在实践运用中,要灵活,随机应变。教师要善于“导互帮”:组织、协调、评价、启发、点拨等。
6、三、把握原则,提高效率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我是认同王军老师的几条原则。一是“三个不讲”原则。“三个不讲”首先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有些教师上课时,不知不觉地对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仍然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无疑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如果你在花时间讲桂林在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大家皆已知的东西,那么学生就感到乏味.厌厌欲睡了。其次,“不讲也会的不讲”。课文上不少内容,学生能够自学,能够学懂的,作为教师,你就不必要去讲了;你讲了,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了,而且很
7、低效,甚至是无效劳动。例如课文上的生字新词,学生通过自学是会学懂的,你是没必要去讲它们的音、形、义的。再次,“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在课堂上离学生的实际太远的,太偏的等等。你讲了学生也不会,与其如此不如不讲,否则教学效率低是不言而喻的。如讲《轮椅上的霍金》课文,如果你在讲“黑洞”“黑洞的蒸发性”《时间简史》所涉及的知识,那么学生是感到如坠五里雾中的。二是“三个必讲”的原则。“三个必讲”是指“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如课文《小草和大树》中“5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
8、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我认为语句里“小草”和“大树”就是核心问题,必须引导学生讲明白;课文《小草和大树》的写作思路得让学生理清,以便学以致用。课文《钱学森》“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语句中的“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五年的经历是怎样的就成了学生的疑点问题,必须解释清楚、解决好。四、教书育人,德才兼备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