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58618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5
《以德立校润泽成长(修改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德立校润泽成长——记新乡市红旗区实验小学德育建设新乡市红旗区实验小学4以德立校润泽成长——记新乡市红旗区实验小学德育建设新乡市红旗区实验小学前言:学校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综合教育的简称。实施德育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循序转化和协调发展的过程。而完整的德育过程还必须通过认知领域、情感熏陶和行为养成训练等环节才能达到道德训练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因此一直以来德育的实效性不高是困扰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校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这样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所包含的价值可
2、能性和道德教育可能性并最大程度的发挥这种可能性,对学生的品质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在思想上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力争把德育工作在做实做强的基础上做精做细。在工作内容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班集体建设,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社会实效性。以德立校育人为本走进新乡市红旗区实验小学,你一定会被这里长达百米、独具匠心的大理石浮雕文化墙所吸引:从人类起源到文字发展,从四大发明到八大奇迹,从宇宙星体到
3、奥运福娃……这里开启了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你一定会被这里“俯仰皆是”的每一个细节处可爱而温馨的提示所感染;你也一定会被这里无处不浸润的细心与爱心所感动!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养成教育而言就如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使其耳濡目染,促进其在深层心理结构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文明程度。 一位教育家说:“一所学校,走进去布局合理,到处有绿化、校园优美,使人感到愉快;到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使人感到精神振奋,然而这种心理效应使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不具有强制性,却能引
4、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这里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造型、色彩、视野与建筑的协调性以及校园绿化、室内布置、校园卫生、教学硬件的构置、摆放等方面根据培养学生的情操入手进行设计,使整个校园洋溢着文化的气息,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教师是学校的基石,是德育教育的范本。“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个性风格、举止言谈、道德修养等方面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楷模,使学生仿效于教师的人格美。从而促使学生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红旗区实验小学的全体教师用实际行
5、动践行着用自己的“敬业、爱生、奉献成就每一位学生,4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做教师的最高荣誉”的誓言。真正做到“带着一种爱,带着一种情,真心实意地把这一代人培养好,以这样一种感情做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情感育人育德的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育理念,不正契合了我们以德立校育人为本教育观念吗?春风化雨润泽成长德育工作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培养文明人。这实际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学校的文明素养教育难以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习惯的行为,尤其是我们这样一所寄宿制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家庭教育比较薄弱、家庭
6、文明意识较差的农村。然而,我们学校的这项工作却开展的有声有色、高质高效。这都源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师生心灵无声的滋养。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也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生的个性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从《入校儿歌》到《81个好习惯》,从《32个教养细节》到《文明礼仪之星评选》、从《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标准要求》到《住校生特色寝室创建》……学校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分别编写
7、和制定了系列习惯教养培养方法和细则,然而只有制度和内容还远远不够,学校利用大队会和中队活动,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践行。为了使良好的文明习惯和礼仪教养能够内化为一种习惯和需要,学校还制定了文明奖卡制度。你看,那位曾让生活老师头疼不已的男孩,每次午休,他不是“喋喋不休”,就是做鬼脸、讲笑话逗其他同学开心。给他讲道理,他比老师说得还头头是道;告知班主任收效也不大;与家长联系当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最近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午休时总是乖乖地闭上眼睛使自己渐渐入睡。即使睡不着也只是静静休息不去影响别人。这就是“文明奖卡”的力量。
8、一张家校联系卡,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古人说“父母呼,应勿缓”可是他在家里简直是“父母呼,听不见”。家长回家喊他开门,他只顾自己看电视;做饭让他买包盐,他摇摇手不肯去。其实,这种现象在而今的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