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15929
大小:17.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3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探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探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主要表现有:(1)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从目前的初中的语文
2、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依旧采取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它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其积极性,这显然不符合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习惯于灌输,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越俎代庖,学生惟马首是瞻。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水平被置之度外,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3)忽视差异。没有把学生当
3、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和需要加工的“器物”;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统一的打磨,塑造成一个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产品”。(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忽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知识只是以孤立苍白的形态而不是生动联系的形态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5)重负低效。“题海
4、战术”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6)物式灌注。教师是“水桶”,学生是“水碗”,课堂教学是“灌水”的物式行为和过程。知识本位的物式教学目标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唯一的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了唯一的评价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教学的价值标准。这种物式灌注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智慧被窒息,精神被萎缩了。(7)追求形式。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
5、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8)发展畸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认知发展,只训练学生的即时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加以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6、,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课题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如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二、课题内涵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
7、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一)研究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