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学案 苏教版.doc

六年级数学下册 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学案 苏教版.doc

ID:57909777

大小:5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3

六年级数学下册 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 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 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学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式与方程、正反比例一、本周主要内容式与方程、正反比例二、本周学习目标(一)式与方程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2.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3.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

2、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4.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二)正反比例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3.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4.进

3、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5.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6.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三、考点分析1.用字母表示数:(1)表示运算律;(2)表示计算公式;(3)表示一般数量关系。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解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4.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爱心用心专心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2)纳税、折扣等实际问题的逆运算如何用方程解。6.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老教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5、.)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7.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a÷b(b≠0)8.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意义方法结果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前项除以后项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一个比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0.解比例1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1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不同点特征关系式正

6、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k(一定)反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x×y=k(一定)1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2爱心用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