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doc

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doc

ID:57847819

大小:7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1

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doc_第1页
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doc_第2页
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doc_第3页
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doc_第4页
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落实和体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因此,让学生参与教学已成为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认识及实践产生了误区。本文就此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对学生主体参与的认识及实践误区。误区一:学生的参与仅限于课堂。当教师被问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时,他们往往会列举出很多办法,其中有的办法还是行之有效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众多的办

2、法几乎只是着眼于课堂之上,似乎学生的参与只限于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在这四十五分钟之前、之后都不需要学生的参与。在忽视学生课前、课后参与的同时,教师却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留下大量的家庭作业使学生穷于应付。实际上,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设计,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复习和家庭作业将学生的参与扩展到课堂之外,使课前的预习成为学生参与的先行阶段,课后的复习和家庭作业成为学生课堂参与的后续阶段。例如,要讲述初三政治课中“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一内容,按传统的做法,教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课前把这一内容先看一至两遍,然后把我国资源的现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环境的含义,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等等

3、找出来。学生只是机械地翻一翻书,找一找课文中现成的答案,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的预习方式厌烦不已。如果考虑到在预习时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把预习的重点放在“资源”和“环境”这一核心内容上,指导学生预先收集有关我国保护资源和环境措施的资料和图片,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资料和图片,调查学校周边是否存在环境问题,用废弃物制作装饰品、学习用品和儿童玩具等,并提出自己对于资源和环境问题还有哪些疑问、还想了解资源和环境的哪些信息,以这种形式的预习为基础,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同学共享,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前就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能使

4、整个课堂教学也是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进行,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将收到很好的效果。误区二:学生的参与仅限于答问。让教师描述一个积极的学生形象,或让教师列出判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的标准,尽管具体的描述或标准因人而异,但是,他们公认的一个答案是:积极参与的学生是那些积极答问的学生。可见,在他们头脑中,学生的参与单调得只剩“答问”一种形式。在这种误解的引导下教师往往热衷于用频繁的答问来制造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热闹场面,可能出现教师滥用提问,使许多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积极地.而又不加思索地用“是”或“不是”来应答教师没有价值的提问时,他们就是在积极参与吗?相

5、反,当教师满怀激情地分析时政激起学生捧腹大笑或让学生眼中泛起了泪花,尽管此时教师没有提问,学生没有问答,难道我们就可以说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吗?这些问题告诉我们,“答问”并非学生参与的唯一形式,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动手实验,小品表演,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制作板报,辩论,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等多种形式进行参与。误区三: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课前,教师一般都要备课写教案,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这有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但是,一份再完美的教案也不可能涵盖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教师只有灵活应用才能发挥教案的积极作用。一些教师将教案视为固定的剧本,自己是演绎剧本的导演和主角

6、,根据这份“剧本”中“剧情”发展的需要,设计几个需要学生参与的活动作为“点缀J学生没有主体地位,仅是“课堂表演”中的一个配角。所谓积极参与的好学生不过是一个好的配角,不参与的学生则是一个不合格的配角。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课堂不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我要参与”的内在需要,相反,却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觉”——老师需要我参与,否则,教师预定的教学计划不能完成,这场戏就得演砸了。这种状况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导演的“教育悲剧”呢?误区四:学生的参与是对教师的服从。既然是配角,学生自然无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必须得到教师的批准或许可后才能参与教师为他们设计的种种活动。如果他们主动发起参与课堂教学,比如,

7、表示对教师的讲授有不同意见,在一些教师眼中,那简直就是对自己尊严的冒犯,当然要加以禁止。这种情况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并不鲜见。曾听过一堂讲述初一政治“自觉磨砺意志”的课,讲课的老师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说明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以此教育学生要向愚公学习。讲课的老师认定愚公这种思想、做法值得学习,于是几乎全班学生都异口同声地用“好”来回答教师“愚公的这种思想好不好?',的提问,惟有一位学生不同意,举手起来答道“愚公不好,他很傻话未说完,教师就极不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