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47609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1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中学语文教学,阅读是重要内容。《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并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难度",当然也包括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众所周知,教学的含义从教师的角度讲,是要''教会学生自学”,体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事实上,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到高等教育都在进行自主阅读。单就初中阶段语文教材的构成而言,其中基本篇目就有课内和课外两种,可见在编排教材的体系中就很重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
2、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单元知识和测练、语言交际等,更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导向,既落实了各单元的知识点,又提供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示例。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像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的默读、朗读,以及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都离不开自主阅读这一环节。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可从如下方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擅长垂钓者,往往在下钓之前施放诱饵,这种方法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便是诱导阅读,它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捷径。尤其适用于年龄偏低又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在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3、之前,教师先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讲述故事的高潮,或描绘本故事最精彩的镜头,或叙述最有趣的片断,或朗读优美的语段,或分析精巧的构思,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幻灯、视频等。一句话,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诱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封建科举制度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危害,有多少知识分子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就是典型的代表。孔乙己穷困潦倒,好吃懒做,思想性格迂腐不堪,死要面子,经常以读书人自居,为追求科举至死不悟。接着讲述文中的“六
4、次笑声",其中有穷人、小孩、掌柜、丁举人等,这些人的笑声都代表不同的含义,有穷人、小孩的取笑,掌柜冷漠的笑,丁举人邪恶的笑等,他一出场就被人们取笑,在周围人心目中孔乙己就是笑料,可以说孔乙己是从笑声中出场,又从笑声中走向死亡。孔乙己生活在人和人之间冷酷无情关系的社会环境里,丁举人把孔乙己吊着打了大半夜,最后打折腿变成残废后,死得不明不白。通过讲述故事,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寻找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有的同学细读全文后发现,孔乙己的悲剧不在丁举人,而是封建统治下的科举制度,他摧残了孔乙
5、己的灵魂和肉体。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进入作品的情境,真正把握和领会这篇小说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中学阶段,尽管教育部门反复强调减轻学生负担,提倡素质教育,但学习仍然紧张。特别是九年级学生,直接面临升高中考试的压力。因此,光靠课堂教学,要学好语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写作,语文课堂更不能满足写作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就是阅读向写作靠拢,写作练习又向阅读靠拢,让学生阅读时带有一定的目
6、的性,减少盲目性。一方面,指导学生写作某种文体时,教师可提供这一类型的范文,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读,在自读中领会把握其写作方法,从而达到以读带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写作训练,服务于课堂教学,向语文阅读靠拢,以写促读。这是强化学生自读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我在开学初布置学生写学习计划时,首先布置学生参看有关写计划的资料,接着对照自己的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结果很多学生都写得很好,有几个原来不太会写的同学也恍然大悟,原来制订计划还要有一定的格式,标题还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才够完整。这充分表明,强化学生自读意识
7、是可能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三、要把握正确的自读方式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阅读的方式很多,有浏览、通读、认读、研读、精读、泛读、默读、朗读等。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关键要抓住浏览、细读、研读。这“三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浏览,其特点是重速度、重时效,一目视十行,从而快速地把握全书的大致内容或重要段落的大意。这对培养自主阅读兴趣也大有帮助。没有接触便没有兴趣可言,而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更能激发学生深入地进一步去阅读,从而进入细读的阶段。细读,是建立在对全文粗略地了解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地阅读。只
8、有细读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解决问题。这种阅读有利于强化自读意识。研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要髙度集中精神地投入,是“句句必究”。它是对读物整体把握的重要途径。比如要正确、合理、全面地理解某一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依靠浏览一般不能理解其意思,依靠细读也只能得到肤浅的认识,要全面理解,则必须研读,必须通过对写作时代背景的了解、对诗句中字眼的推敲、对修辞运用的分析、对构思布局的探究,才能体味出来。当然,对于中学生来说,研读仍属浅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