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27567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0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示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本课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睛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
2、观念;二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不断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才能驾驭全局。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由于
3、本课是略读课文,依据大纲要求确定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查找器官移植的有关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略读课文在内容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
4、,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讨论法,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时,可让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搜集的资料谈体会,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能力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在学生谈两次含有“骄傲”句子体会时,可根据学情适当启发诱导。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自由读、默读、齐读、分段读、带着感情读”,让学生读中悟情,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后让学生同位交流体会,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5、,明确学习任务 1、导语:《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如果她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有多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琳达一家去读一个关于眼睛的感人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不要忘了阅读提示,它会让你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4、指名读阅读提示。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是安排在讲读课文《触摸春天》后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由《触摸春天》导入显得很自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确提出了学习任务,让学生以此为导航,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6、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同位互相认读课后六个生字。 3、问:课文中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呢? 4、指名分段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在学生自学中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 (三)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问: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请同学们到文中画出来,读一读,同位交流交流体会。 2、汇报(课件出示父亲说的两段话)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
7、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通过资料补充、联想、朗读等体会爸爸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3、问:听了父亲的话,琳达以及女儿温迪是怎么做的?齐读最后两段,汇报。 4、琳达由开始的反对到接受到主动捐献角膜,这一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5、最后一段有两个句子讲到在捐献眼睛角膜这件事上温迪一家人感到骄傲,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体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进入了探究与体验相结合的阶段。在“心理冲突”的推动下,学生要在本环
8、节中完成“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个问题的探究,但本文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文章,仅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解读显然是不够的,应当在探究的过程中展开体验式学习,两者相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