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16374
大小:8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0
《贝雷梁吊装专项技术交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交底书工程项R名称跨津秦铁路特大桥单位工程名称箱梁施工交底分部工程名称及交底内容34#-35#墩贝雷梁吊装技术交底交底时间交底地点接受交底人员贝雷梁安装1.贝雷梁片拼装作为支撑主梁,贝雷梁顺桥向放置。横向主跨21排。2.贝雷梁组装顺序:主跨左右各5扌非,排列顺序为3mX8+2mx2+l.5m+3m;中间11排,排歹!J顺序为1.5m+3niX7+2niX2+31110现场负责人拼装时提前考虑贝雷梁吊装角度方向。3.贝雷梁安装根据钢管排柱的设置位置分为两种:34#〜35#墩Z间贝雷梁为腹板间距45cm,顶底板处间跖•为90cm,翼缘板及H他布置间距为9
2、0c肌贝雷梁及H连接件的连接螺栓要拧紧,防止因螺栓松动降低结构物的使用强度。4.贝雷梁在地面先进行拼装,拼装完成麻整体进行巾装。贝雷梁至少拼装2排麻方能起吊,防II••安装过程屮出现倾覆。起吊前必须提前找好吊装点,保证贝雷梁平衡、水平丿f;•方可起
3、
4、JO5.贝雷梁拼装时均要采川保险销。侏险销插入示必须将钢钎插入并分开成90°,防止松动或脱出。堆载前肩均要对钢销、支撑架螺栓进行检杳,防止松动或脱出。贝雷梁起巾前必须由工程部对工字钢顶贝雷梁放置处放出线位,并做好标记方可安装贝雷梁。1.贝雷梁安装时,梁底标高为同一数值,贝雷梁与排架式立柱正交布置。为便于贝雷
5、梁的安装和拆除,贝雷梁采川连续结构一次组装成粮,撑主梁采川单层贝雷梁,并安装加强弦杆。贝雷梁放置于45“工字钢顶部,必须保证贝雷梁连接节点处处于T字钢屮心位置,严禁节点放置于丁•字钢外部。每纟R贝雷梁之间用螺栓连接,螺栓材质的强度、刚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贝雷梁连接的安全可靠性。毎组贝雷梁之间采用支撑架进行联接。贝雷梁纵向吊装顺序:
6、'
7、屮向两端;支撑主梁横向拼装顺序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常装就位贝雷梁吊装就位。10.贝雷梁放置完成麻如岀现位置偏移,需采用倒链将贝雷梁拉至准确位置。贝雷梁拆除1.贝雷梁拆除,由两边向屮间拆。拆除时要由专人进行统一指挥,确保贝
8、雷梁底无人员后方可起吊。2.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拆除利川上顶梁做贝雷梁拆除滑道,将贝雷梁整体移出梁底,大吨位巾车巾至地面,用炮车拖运到拼装场地内拆卸。贝雷梁拆除采用分棉整体拆除,人丁•拆除棉间连接贝雷销,利用临时墩上横桥向T字钢作为滑道,用手动葫芦将已拆除连接贝雷销的贝雷梁拽至可以巾装的位置后,加装至板车运至贝雷梁拼装场地内拆除。用手动葫芦拖拽贝雷梁时贝雷梁两端必须安排专人盯控,保证贝雷梁两端部距横桥向工字钢外边缘不短于50cm,否则应立即停止拖拽,并用手动葫芦调整贝雷梁位置,待满足贝雷梁两端部距横桥向工字钢边缘不短于50cm时方可继续拖拽。支架施工
9、时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措施1.起重安装作业时,应确定工作步骤、施工方法及安全措施。2.起重安装作业前应清除工地及所经道路的障碍物,做到工地整洁、道路畅通。3.使用巾机起重安装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应巾机的安全使用规定。4.起重机械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吊。试巾前,还应对起重机械进行全面检杳。确认良好,方可讲行。试巾包括静载重和动载重。静载重试巾的重量为标定巾重的1.25倍,巾起重物0.1〜0.:如高,停lOmin,对各部位进行检查。动载重试巾的重量为标定巾重的1.1倍,起到适当高度后,做扒杆转动等动作,再检杳巾机各部位是否良好。经确认合格后,方得使用。5.起重机
10、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方法、起重设备的性能、所起支架构件的特点和确切重量以及施工安全要求。巾机指挥应由起重作业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指挥人员的哨音、手势应宏亮、正确、清楚。如遇有妨碍司机视线处,应增加传递信号人员。6.起重工在工作时应集屮精力,明确分工,服从统一指挥。7.起M时,起重扒杆下不得有人停留或行走。巾机停II-•作业时,应按上动髀,收紧E钩和钢丝绳。1.采用扒杆起巾支架构件时,扒杆、巾具的材料必须符合起重最的要求,缆风绳等必须牢固。9.起巾支架构件时,帀具捆扎应牢固,做好封钩防滑落。捆扎有棱角或利口的型钢时,吊具应垫以铁瓦、橡胶、麻袋等物。起吊构件时
11、,应有防止构件摆动的措施。10.起重支架构件时,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严禁用巾钩钢丝绳在倾斜的方向拖拉支架构或斜巾。11.起吊构件转移时,应将构件提升到所有遇到的物件高度的5以上。12.起重机司机及起重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严禁将支架构件起巾后离开。司机不准擅白改变操作程序与方法。起重人员不得碰摸电气开关和各处控制设备。13.起重使用的钢丝绳应不起油、无死弯,在任何一个断血内的断丝量不得超过此断面总数5%o交底人复核人现场负责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