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16340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起始阶段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起始阶段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木塔中学郑贵华这些年来我带的几届学生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在初一刚进校时几乎大部分人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有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当然与学生的小学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也不排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提升方而还做得不够。借着这几年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教材的改变之东风我也在不断的反思着这个问题。从中发现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
2、个方面入手。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吋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屮,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学好后是不是对我们有帮助?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
3、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二、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屮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有理
4、数乘方”时,一开始就给同学们讲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长工为了惩罚一个抠门的财主,在财主给他算一月工钱时要求:第一天要一粒米,第二天要两粒米,第三天要四粒米,第四天要八粒米……依此类推。财主听长工的话后高兴地答应了,谁知真正算出来后财主却傻眼了,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故事,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屮。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
5、中,我把学生分成儿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思考”、“交流”、“探究”、“阅读与欣赏”等栏目,其独具匠心、而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
6、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儿个环节中进行: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吋,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
7、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耍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点在线段上位置”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屮,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
8、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