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doc

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doc

ID:57815941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doc_第1页
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doc_第2页
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doc_第3页
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doc_第4页
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摘要:作为一部被佛教信徒们奉为信仰大乘佛教的启蒙经典和入门书著作,《大乘起信论》以“一心”为理论起点,建构了一个从心真如到心生灭和从心牛灭到心真如两极对应的双向思辨理路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即被后世学者总结为“一心开二门”的结构。它以“真如”为基点,强调万物皆有佛性,以口己杰出的理论框架完成了怎样由人生此岸与彼岸之间过渡的任务。关键词:《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真如“佛教者,释迦牟尼佛开释众生之言教也:又名佛学,即佛氏度之学说,对治贪、嗔、痴三毒,而得解脱众生生死轮回之苦,”[1]P49因此,从根本意

2、义而言之,佛教是一门以“解脱”为目的的学说,即所谓“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其乐”。:2]卩6但是,芸芸众生,滚滚红尘,有着各式各样的悲欢离合、贪念嗔痴,佛教,如果想要实现其“渡”的最终宗旨,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的解决世间纷扰的办法,也就是说,要在人生此岸(即所谓的红尘俗世)与彼岸(即所谓的极乐世界)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必须是面对世人的,必须为世人提供可行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使“解脱”变成一件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那么,佛教究竟该怎样在人生此岸与彼岸Z间有效地构建起一座极具可行性的桥梁的呢?换言Z,它怎样才能让包括贵贱贫富、善恶智

3、愚在内的芸芸众生都相信自己可以达到“大解脱”亦即成佛的境界?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必须要提到佛教史上一部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作,即《大乘起信论》。一、关于“一心开二门”学说《大乘起信论》又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概论Z作,全文只有一万一千字左右,但它结构严谨、析理清晰,是对隋唐佛教影响最人的一部论著,它的宗教神学思想代表着此后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方向,为各家宗派所重视并吸收。对于《大乘起信论》的译者及其真伪问题,历来颇有争议,相传为古印度马鸣著,南朝梁真谛译,一卷;唐代实叉难陀重译,作2卷;以真谛译本较流行。后人对此论颇多存疑。

4、隋《众经目录》卷五收入“疑惑部”,谓钦起信论》一卷,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近代有些学者认为此书非马鸣所撰,是中国南北朝时托名之作。关于这部经典的作者与真伪问题,早已有众多大方之家进行过有相当学术含量的讨论与争辩,在这里,这些问题我们姑且不论。我们所要关注的,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如前所述,佛教的主旨既然是解脱,是引领人从此岸到彼岸的,它的宗旨与教义就应该是告诉信徒该怎样取得宙此岸到彼岸的胜利,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如何“成佛”。那么,在成佛问题上,《大乘起信论》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学说?它是怎样论证“众生皆能成佛

5、”这一命题的?换言之,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说服力,可以令世人相信众生(当然包括自己)都能成佛?显而易见,这是佛教在弘扬和推广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有效地解决,那么,佛教就不可能得到广泛的世人的接受,也就更加无从谈起普及。这样,佛教就必然只是一门深不可测、难以理解和身体力行的形而上的学说,而不会成为今天的世界三人宗教之一,拥有博人精深的学说和为数众多的信徒。下而,我们就从这部“大多数的中国佛教信徒”"奉为信仰大乘佛教的启蒙经典和入门书”[3]P157的《大乘起信论》入手,来探讨“大乘”的教义以及其对于佛法弘扬的重

6、耍意义。《大乘起信论》作为一部“卬度文明与中国文明结婚所产之胤嗣,而以克歧克嶷显于世界”[4]P306的佛教名著,它所倾注全力去解决的,自然是佛教的终极问题,即如何解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佛”。近代哲学家牟宗三在其著作《禅性与般若》屮提到《大乘起信论》的结构,即“一心开二门”;杨度也曾经这样说过:“大乘起信论者,……依一心法者立二种门。一者,心真如门,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像。二者,心生灭门。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一切众生,依此二门,以求佛道/[5]P13

7、3从上述说法我们可以看到,《大乘起信论》是以“一心”为理论起点的,它所建构的,是一个从心真如到心生灭和从心生灭到心真如两极对应的双向思辨理路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前提是真如缘起模式的宇宙生成论,即认为“真如”就是众生的本性,它是众生与生俱來的,所谓“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字名相,离心缘相……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2]P17就是因为“真如”是众生皆所具有的,是万物的木源,所以,“佛教大乘真宗,不外唯心二字,故先说万法唯心。”[1]P49"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

8、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2]卩59可见,《大乘起信论》就是以“真如”作为原点,构建成了一个以“一心”和“二门”为架构的完整理论体系。二、“一心开二门”学说的精义所在从上述言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