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而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使得学生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造成动手能力不
2、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并且专业课设置过细,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第一,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
3、。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第二,要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开拓和深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同时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对传统培养措施
4、的改进与优化。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第四,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
5、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第五,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 大学生创新
6、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努力探索积极突破,相信一定可以走向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