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82691
大小:81.0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28
《2012年武汉市元月调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2012元月调考语文质量分析洪山区语文中考指导小组(执笔 程正安)(黎江玲王望金李纯子杨寒梅钟声杜丽娜 葛冬梅 钱郁芬 丁学萍密丹王晓军 吴煜)对试卷的总体看法及2012中考趋势的看法一、根据市教科院的说法,这是一次对第五册的平常的检测性的考试,但根据经验,“元调”就是中考的第一次预演,“四调”就是中考的基本定性。与去年比,基本考点和题型没有多大差别,难度适中,试题较科学,(默写有一句超出了考试范围)加上我们阅卷采取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学生成绩有很大的参考性。但因作文是单人阅卷,难免有老师个人好恶,这一点请在分析你的学生成绩时,要有个清醒的头脑。二、2012中考与2011
2、中考不会有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目前可根据本试卷和2011中考试卷作为题型和能力要求,来制定好下一步的教学复习计划。一旦有什么新信息,我会及时通报甚至找人研讨对策的。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要放在首位,信息次之。关于信息,有我。三、本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二”呈现新趋势,不只是出卷者偶然为之,还是会有所改变,这要认真观察。“现代文阅读二”题型和考点都没变,但有两个问题希望引起老师们注意。1、注重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式的阅读考查。这种题我是叫好的,因为这更接近阅读的本质,也加大了答题的难度,符合作为拉开差距的考试选拔特点。这会让学生找要点机械答题的习惯受阻,也会让学生在体验到的模糊阅读感受面前
3、,不知如何准确表述。当然这对教师改卷习惯也是一种挑战:在标准答案多元时,老师怎样去扑捉学生的答题思路,以判断题目的得分。那些只是死做题而不注重学生素养培养的老师可能要想想怎么办了。(15题是个典型例子。这次改卷老师们就做的不好,使有些学生该的得分没得到。我预测:因为改卷难以操作问题,中考题答案会明晰一些)2、对于出现了“照应”这样关于文法的题(16题),要引起注意。文法一但与内容结合来考查,就不算超纲了。记得有一年考过。以上两个问题希望老师们认真研究。我会跟市教研员交流;请老师们认真关注市15套试卷,看看这方面是不是有所体现。 因为不是网上阅卷,分析起每一题来很难有准确数据,小组
4、成员只是凭借纸质统计来做的分析,难免不确切。我把每位老师的分析按“基本”原样呈现出来,供老师们凭借自己的感悟,分析出你的学生哪方面欠缺,制定出下一步的适合自己学生的复习备考方案。试卷是分析不透的,关键看每个老师的感悟。根据全区分析数据,语文总体情况如下表:人数4620均分81.7最高112及格3685及格百分比79.76%优秀数755优秀百分比16.34%具体试题分析1-7题(东升 吴煜)一、抽查每小题的得分情况发现错得最多的是语病判断题(3题)二、分析错得最多题的原因:1、统计抽查结果,选择题3选错的学生大多数选择的是D,之所以选D,是因为学生对D选项中“大城市的灰霾天数”不懂,
5、认为这句话有错误,所以选D;2、没选出有语病的C选项,是因为学生没有调动自己的感觉去仔细审读这个句子,没有发现这个句子有成分残缺。三、复习时应注意的措施:1、四个选项中有一个语病,要把这个有病的句子找出来就要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会出现的语病有: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语序不当④否定不当⑤不合事理2、判断病句的方法有:①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②类比法:对句子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
6、照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①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方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一、现代文阅读题(一)复习时应注意:1、阅读(一)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和说明文等文体的快速浏览、整体把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并不需要在细读上下功夫,但要在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和部分观点上加以把握,否则就会出现判断错误。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不要把眼睛盯在具体的每个单词上而是要看篇章中的主体句或者是从篇章的结构着手,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对文章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主题。2、学生对议论文整体主旨
7、的把握,须站在高处,俯视全篇,不可以偏概全,或一叶障目不见森林。3、议论文和说明文,往往是用一个段落表达一层完整的意思,而且许多段落在开头用一句话就表明了段旨,我们只要紧紧抓住表现段旨的中心句就行,其他的或列举论据,或解释说明,就可以一扫而过,从每段的中心句,就能够把握全文的主旨。4、学生读完标题后就知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然后看每一段的关键句,这个观点一般在每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并划上记号。根据所做记号的句子,就可知其大致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是否需要理清文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