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docx

2011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docx

ID:57782201

大小:18.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2011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docx_第1页
2011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docx_第2页
2011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docx_第3页
2011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docx_第4页
2011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调整心理状态是备考关键越是临近高考,家长和学生紧张的心情越是无法言表,严重的甚至患上“高考焦虑症”。在距离高考满打满算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如何来调整复习心态?家长该如何配合学生有效地备考?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重点中学教师、心理学家等,就考生考前心理问题的调整给大家一些建议。  学生保持备考状态  高考成功=心态+实力  针对考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记者采访了长安大学心理学专家,心理学副教授丁珊,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丁教授讲道,中科院的心理学专家王极盛多年研究高考状元的成功规律,结果发现,在20个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当中,第一位的是考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则是考前的心态

2、,接下来才是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高考成功规律是:高考成功=心态+实力,其中心态因素占绝大部分。  丁珊教授说,一切考前心理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焦虑造成的,而焦虑的根源就在于过分看重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绪高度紧张,二是未进入考试状态。焦虑在心理学意义上是对人有保护意义的情绪,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过度的焦虑却被我们视为病态的行为。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主体主要是迎考的学生,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的

3、强度和学习成绩呈“倒U型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低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但过强动机导致的高度焦虑和紧张,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越想成功,越有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越是临近高考,心态调节越重要,因为这个时期,考生成绩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很大的提高,只要保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冲刺阶段不自乱阵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组长李燕老师说,五月份非常重要,是高考生的腾飞阶段,如果这段时间有丝毫的懈怠,很有可能前功尽弃。李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比较普遍的考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模拟考试中,被某一道题卡住,就乱了阵脚,影响整场考试

4、的发挥。第二,被大量的考试和习题磨掉了耐心,心理和身体都产生了疲惫。第三,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心理上已经放弃了今年的考试。  西电附中的高三年级语文老师黄红霞老师说,模考后的自我分析,查漏补缺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安慰过程,不断地填补自己知识体系里的缺口,弥补空白,就能够达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目的。稳中求胜,复习跟着老师走,听有经验的老师指导;适度紧张,保持备考状态,保证学习时间;回归基础,不再钻研高难度高强度的习题。  铁一中苏芸茹老师指出,越是到备考的冲刺阶段,学生越是需要科学的复习计划。对于现阶段的备考来说“调整心态是首要的,方向方法是重要的,信念信

5、心是必需的,行为行动是给力的”。苏老师送给高考生的备考经验可总结如下:科学作息,事半功倍;高效运行,超越现状;沉着应对,走向成功;心理调适,打造辉煌。  五一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模考,学生应重视起来,认真对待。尽量掌握做题的顺序感和节奏感。复习过程中要用好白天时间,用巧晚上时间。白天紧跟老师复习步骤,晚上有效复习四步走。  苏老师特意将她发明的“高效复习四步法”与学生分享。  一、晚上复习前先整理下大脑,做到两想,一想“今天上了什么课,复习了那些内容”,二想“今天晚上要复习什么”。  二、调整生理状态。复习状态不好,或者比较疲惫时,洗把脸,喝杯水或者深呼吸几次。  三、按计

6、划进行“限时”复习。培养做题的节奏感。  四、在晚上十二点以后,体力不支时,就停笔休息。并心里暗示:今天复习效果很好。然后洗洗涮涮准备入睡。  家长过度关怀适得其反  自我疏导学会接受  采访过程中,铁一中苏芸茹老师先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手头案例。一天早上,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带着急切又沮丧的口气向苏老师求助,说她快要崩溃了。原来近些天她和孩子不断地发生摩擦,前一天晚上一通电话彻底让她感觉到受不了:  孩子:妈,我决定复读!  妈妈:为什么?还没考呐就撤退恐怕不合适吧……  孩子:反正我打算放弃了,今年就别指望了,我很烦……今天给你打电话是让你有个心理准备……  家长:你随便

7、!  家长生气地挂掉电话后,很快孩子发短信说:我没想到您这么没有人情味,一点都不安慰我……我要烦死了。  “这种案例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呢?很多高三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类似的矛盾。”苏老师说道,高考考的不仅是孩子的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也考的是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家长处在这样的压力下,自己首先担不住。  苏老师建议家长,首先要拆掉思维的墙,设置一个心理底线。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总体定位,真正从内心接受孩子努力后可能出现的一切结果。家长可以尝试这样的解压方法:心理暗示自己无论孩子出现怎样的结果自己都能接受;孩子在高压状态下不冲自己发火冲谁呢;作为家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