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报告.doc

统计分析报告.doc

ID:57772663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统计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统计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统计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统计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统计分析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计分析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统计分析报告——天津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天津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持续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上产业结构的调整朝向促进就业增长的方向发展,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体现了现代世界大都市的部分特征。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理论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极强的关联性。一方面,不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就业弹性系数存在较大差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即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劳动力的数量、质量结构及流动方

2、式,决定了产业劳动力的分布及变动,从而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式和方向,因此,就业结构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合理的就业结构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演进具有重要作用。“配弟—克拉克定理”一般被作为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理论依据。根据这一理论,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劳动力会按照三次产业的顺序顺次转移,就业结构的变化始终与产业结构的演进保持着紧密关系。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

3、升;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同时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在10%以内,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或者相对稳定。虽然就业结构的变动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往往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但从较长时期看,二者的变动具有一致性。二、天津市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变动关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4、。第一阶段是从改革之初到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先下降后有所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开始明显下降,其比重由1978年历史最高的71.14%,下降至1992年的48.7%,下降了近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迅猛,从1978年的21.0%上升到1991年的48.9%,上升了近28个百分点。产业格局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产业结构得到明显调整和优化。从就业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呈快速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增长快于第二产业,

5、总体就业结构呈“二、三、一”的格局。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这一阶段是天津市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了剧烈变动。第一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由1990年的7.6%,下降到2001年的2.2%,下降了5.4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快速攀升。1995年天津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和,稳定在“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产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从就业情况来看,在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同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快速膨胀,比重持续攀升

6、。1997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到50%,第三产业成为天津市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而第二产业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减员增效等,其就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就业结构由“二、三、一”演变为“三、二、一”的格局。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的相对稳定阶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2006年第三产业的比重突破了70%,2009年达到了75.88%。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稳定在6-7%之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三

7、产业就业比重继续攀升,2008年达到72.43%,与德国同期水平接近。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说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第二产业过剩劳动力都转移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虽然就业结构的变动相对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但其变化趋势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是一致的,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日趋合理。三、天津市三次产业就业效应分析通过上面的分析,天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的优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更是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三次

8、产业产值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数理关系,本文使用相对于产值增长的就业弹性这一概念。并对就业弹性最高的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进行分析。(一)总弹性与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分析1.就业总弹性变动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有积极促进作用。从图3可以看出虽然波动幅度不一样,但天津市就业总弹性与经济波动的趋势基本一致。改革以来至二十世纪天津市的就业弹性在波动中趋于降低趋势,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本有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