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67416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7
《浅析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摘要:近几年來,我国的棉花检验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并光善,机采棉的相关标准由兵I才I建立并推广。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明年将实行的新棉花标准必将在未来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主要对棉花品级检验标准及机采棉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标准棉花品级机采棉一、棉花詁级与纺织詁质棉纤维的品级与其纺纱使用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棉花品质高,它的纺纱品质也高。因为高等级的棉花加工好、成熟好、色泽好,相应的杂质及疵点少,纤维的单强高,纺成的纱条干均匀度好,成纱强力好,适宜纺制高档纱,而且成品染色性能好
2、,耐用性能好。而低等级的棉花,成熟度差,杂质、疵点多,强力差,耐打击能力差,在加工过程屮容易形成更多的有害疵点,只能纺制低支纱,成品的染色性能差,不耐用,使用价值远远低于高品级的棉花。事情总是有两个方面。在有些情况下,品级高的棉花的纺织品质不一定就高。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皮棉清理机的推广使用。现在的轧花厂已经普遍采用皮棉清理机配置,有的生产线甚至采用双皮清工艺设置,其主要特点是大大减少了杂质和活索丝,皮棉外观形态好,一般能提高1个品级,给轧花厂带来了显著效益。但是经过皮棉清理机加工的棉花,在纺织部门的使用效果却差强人意,因为皮棉经清理后,不可避免的疵点增多,而且纤维经过多次打击
3、,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棉花的各项长度指标和纤维比强度。一般经皮棉清理机加工后,主体长度下降0.3到1毫米,短绒率上升2%以上。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原来已经存在的异性纤维及色纤维经过进一步的打击和混合,数量成倍增加,清除难度增大。还有一个就是机采棉,比较进口引进的机采棉设备与现行推广的机采棉设备就会发现,进口设备对纤维的长度和强力损伤小,且棉结少,但是外观性差,杂质多。如果按现行的感官检验,只能定为4至5级,但从纺织厂的使用效果來看,其综合使用效能其至好于用现行设备加工出来的2、3级。说明现行的机采棉加工设备有片曲追求外观形态而忽视内在纺织质量的倾向,应该引起棉机制造企业及
4、棉花加工企业的重视,否则棉花生产的最大价值不会得到体现。二、机采棉质量标准机采棉质量标准一直受到有关人员与组织的关注,并且成为棉花种植、加工领域与纺织领域争执的焦点。棉花种植与加工领域认为:在我国现行以手摘棉为对象制定的棉花质量标准的苛刻限制下,机采棉的品级评定偏低,而且对机采棉品级的评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同样的棉花在不同地方可能评为三级也可能评为四级;这种现象有利于纺织企业,但不利于目前生产加工水平下的棉花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更不可能给植棉农户带来好的收益,因此必须建立符合机采棉实际的质量标准体系。兵团部分棉花加工单位已经建立了机采棉的企业标准。纺织领域则认为建立机采棉质
5、量标准体系没有意义,即便是有机采棉标准,同级别的手采棉与机采棉具纺织品质也是不同的。因为,对纺织企业来说考虑的标准就是一个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而影响它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长度指标有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与短纤维指数;细度与成熟度指标有马克隆值与成熟度系数;强伸性指标有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与强度变异系数;杂质与疵点方山I的指标有异性纤维、棉结、杂质面积与数量;外观有色特征级和轧工质量等等,实际纺织生产中它们中一些指标的小范围的变动就能对产品质量与成本产生影响,如短纤维率指标不仅影响落棉率,而口-短纤维率每增加1%,纱线中纤维的滑脱率就会增加0.7%〜1.3%,棉纤维
6、强力因之降低。而这多方面的因素在现有机采棉标准中并未显示出来,有一些指标还有所放松。三、问题产生的原因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棉花质量检验标准。由于受检验方式和检测手段的局限,现行标准仍执行以感官检验为主的检验方式,无论是机采棉还是手采棉。虽然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标准提倡用HVI进行检验,但没有结算依据,目前国内棉花贸易仍采用以品级和长度进行价格结算的感官检验方式进行交易。这种检验方式存在三个问题:1)有重外观,轻内在的现象;2)许多指标是定性而不是定量,检测时主要是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和素质,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使棉花质量标准缺乏公信度和权威性;
7、3)只是对棉花的部分内在性能进行检验,对不少涉及纺织性能的指标没有检测或检测不细,一些指标是一个范围值,在棉花标准与纺织要求之间有空档。棉花生产、棉花加工与纺织生产木是共生关系,各环节利益密切相连,但现行体制下分属不同领域,受不同的利益主体掌控,形成环节间利益脱节甚至对立,环节间的利益矛盾形成“内耗”。由于现行的检验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棉花种植、棉花加工与纺织生产部门都是站在各自的利益上讲话,位于产业链前端的棉花生产、棉花加工部门更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一边制定标准、工艺,造成诸如在机采棉标准的制定上棉花生产、棉花加工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