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61718
大小:15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26
《爆破专项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兴义市小龙潭水利工程灌区输水工程爆破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兴义市小龙潭水利工程灌区输水工程。(2)工程内容:渠(管)道石方爆破、隧洞石方爆破。(3)工程量:设计石方明挖60731m3,石方洞挖24220m3。(4)工程要求:a、爆破后的块度满足机械装车要求。b、控制爆破个别飞石,不危及建筑物和人员安全。c、控制爆破震动不影响周围建筑物安全。(5)地质地形条件本工程灌区输水系统由总干渠、北干渠(管)和南干管以及渠系建筑物组成,各部分工程地质分述如下:①总干渠该干渠从小龙潭水库右岸坝基埋管引出后,向东
2、经猪场坪到达皮山林。总干渠中有渠道、龙滩渡槽、皮山林隧洞。总干渠在皮山林隧洞出口后分为南、北两条干渠。称北干渠及南干渠。总干渠渠道一带地表基岩大部裸露,垭口及低洼地带有少量覆盖层分布,厚一般0-3m。分布基岩为三迭系中统关岭组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及灰岩。皮山林隧洞以三迭系下统永宁镇组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为主,进口地段为三迭系中统关岭组灰岩。岩层倾向南—南东,倾角15-25°.沿线地形多为缓—陡坡,以斜向坡为主,自然边坡稳定。1)龙滩渡槽下伏基岩为三迭系中统关岭组(T2g)中-厚层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岩、泥岩。基岩
3、大部裸露,于平缓低洼地带有少量浮土淹盖,地形边坡多为缓坡,渡槽走向近东,岩层倾南东,倾角15-25°,自然边坡为斜向坡。无较大的工程地质问题。2)皮山林隧洞总1+339.00~总1+395.00m为隧洞进口段,埋深0-30m。洞向近东,进口处基岩裸露,自然地形坡度24°左右,出露地层为三迭系中统杨柳井组(T2y),岩性为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岩层倾向120°,倾角19°,进口处边坡为逆向坡,主要发育有二组裂隙,其为N84W/SW/76°,②为N27W/SW/∠76°,裂隙多张开,局部夹泥,其中①组裂隙走向与洞向基
4、本一致,隧洞开挖易于洞顶产生崩塌,洞身围岩稳定性总体较差,围岩类别为Ⅳ类。同时围岩岩溶较发育,局部存在突水、涌泥可能,需注意防患,建议对隧洞进行支护处理。总1+395.00~总4+010.16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小龙潭工程项目部16兴义市小龙潭水利工程灌区输水工程爆破专项方案00:为洞身段。洞向近东,隧洞埋深30-317m,穿越地层为三迭系中统杨柳井组(T2y),岩性为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均为中硬岩,岩体新鲜。围岩类别为Ⅲ类,局部因裂隙及岩溶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差,为Ⅳ类围岩(约占5%)。总4+010.0
5、0~总4+100.00:为出口段。洞向近东,隧洞埋深0-36m,穿越地层为三迭系中统杨柳井组(T2y),岩性为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为中硬岩。主要发育有二组裂隙,其为N60W/NE/67°,②为N10W/NE/∠46°,裂隙多张开,局部夹泥,其中①组裂隙走向与洞向夹角为25°,隧洞开挖易于洞顶产生崩塌,洞身围岩稳定性总体较差,围岩类别为Ⅳ类。同时围岩岩溶较发育,局部存在突水、涌泥可能,需加强防患,建议对隧洞进行支护处理。出口地带基岩裸露,地表自然地形坡度27°左右。岩层倾向183°,倾角23°,出口处边坡为顺向坡
6、,岩层倾角略小于坡度角,因岩层倾角较缓,自然边坡基本稳定。②北干渠(管)该干管经过任家弯隧洞后向东北方向途经明德到达陈家田。沿途有渠道、皮山林倒虹管、任家弯隧洞、坡头隧洞和北干管,管线总体走向近东,全长9.55km。渠线一带地表基岩大部裸露,垭口及平缓地带有少量覆盖层分布,厚一般0-3m。分布基岩主要为三迭系下统永宁镇组,其次为下统飞仙关组。以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及灰岩为主,少量泥岩,岩层总体倾向南东,倾角15-25°。局部受断层影响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沿线地形起伏大,多为缓—陡坡,以斜向坡为主,自然边坡基本稳定。
7、坡面溶沟、溶槽发育。无较大工程地质问题。建议开挖边坡:土1:1,基岩1:0.75,局部逆向坡且山坡较陡段基岩开挖边坡可设为1:0.3~1:0.5,局部高边坡采用挂网喷锚支护处理。地基承载力:土[R]=150~170Kpa,强风化基岩[R]=500KPa,弱风化基岩[R]=1800KPa。1)任家湾隧洞本隧洞为无压引水隧洞。进口处基岩裸露,出口地带有厚约2.5m的粘土夹碎石覆盖,洞向近东,进口地形坡度25°左右,出口处地形坡度10°左右。岩层倾南东,倾角18-23°,进口处为逆向坡,边坡稳定性较好。出口处为顺向坡
8、,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边坡基本稳定。北干0+661.00~北干0+700.30:洞向与岩层走向之夹角为60°左右,穿越围岩为中硬岩,洞身埋深小于17m,隧洞因埋深浅,地下水位均低于隧洞底板,岩石风化卸荷裂隙及岩溶较发育,洞身围岩稳定性差,围岩类别为Ⅲ类。局部因裂隙及岩溶发育,存在涌泥及突水的可能,围岩稳定性较差,围岩类别为Ⅳ类(约占10%)。北干0+700.30~北干1+267.5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