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60432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什么样的知识最有教育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什么样的知识最有教育意义一、从教育立场理解知识的性质长期以来,在我国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屮,主流的知识理解是传统认识论的观点,即所谓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显然,关于知识的本质,哲学,尤其是哲学认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类知识的产生,以及人的认识方式等问题,它为人们提供了理解知识最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哲学认识论立场。但对教育活动中的知识问题而言,它缺乏对教育场域特质的关照。知识的教育立场不是一种知识的本体论立场,而是
2、一种主体论立场;不是一种共识性立场,而是一种个性化立场;不是一种事实性立场,而是一种价值性立场;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立场,而是一种生命立场。从教育的角度看,知识问题不是一个知识产生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发展过程相关联的知识再生产问题,不是关于客观事物的事实性问题,而是关于学生成长的价值性问题。从根本上说,教育学的知识立场的基点是人的生成与发展,它始终I韦I绕着人的发展来处理知识问题。教育立场屮的知识不能直接等同于认识论立场屮的知识。认识论立场中的知识与教育立场中的知识的根本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价值的预设性和价值的生成性、意义的假定性和
3、意义的现实性、内容的去情景化和内容的情景化、结论的公共性和结论的个人性等方面之间的差异。从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实现的角度看,认识论立场中的知识对任何人而言,仅仅具有假定性、可能性、公共性,教育的作用便在于变知识价值与意义的假定性、可能性、公共性为生成性、现实性和个人性。从教育的角度看,任何不能使学牛获得新的意义系统的知识教学或知识教育,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来开展,在本质上都只能是灌输。所以说,教育即启发、教育即解放、教育即发展。启发什么?解放什么?发展什么?毫无疑问,是新的意义,是智慧、心灵和价值观等构成的新的意义系统。没有了新的意义的形成,一切
4、按照知识的假定性意义来灌输,那就走向了教育的反血。当然,新的意义系统的牛成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对认识论立场中的知识加以情景化、个性化,就是认知与理解、体验与感悟、生成与建构等活动,这些活动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本身就是创造,是创造新意义的过程。二、知识的内在结构无论是认识论立场屮的知识,还是教育学立场屮的知识,都有其内在结构。虽然二者价值上不等值,性质上有差异,形成过程上有区别,但在结构上却具有同构性。从内在构成上,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发现教育学立场的知识与认识论立场的知识的边界。任何知识教育或教学,如果不从知识的内在构成上加以分析,其教
5、学过程乃至教学价值的实现都只能停留在表层上。“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1859年英国功利主义教育家斯宾塞(Spence,R.)提出的一个经典的课程问题。150多年来,这个经典的课程问题把人们引向了知识分类学和知识价值比较的研究,通过五花八门的知识分类,人们从知识分类学的角度得出了关于“最有价值的知识”的不同答案。在众多的答案中,唯有英国教育哲学家赫斯特(Ilirst.P.II.),超越知识表层类型划分,进入了知识的内在构成。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人类理解世界时形成的七八种独特的、基本的和逻辑上明确的认知知识的形式。”这表明,他开始超越知识类型
6、的划分,深入知识的内在构成来思考知识与课程、知识与教学的问题。尽管美国教育哲学家索尔蒂斯,在评论中认为赫斯特分离了知识的内容与知识的形式之间的关系,但我认为进入知识的内部构成来讨论知识及其教学问题,其理论意义是显见的。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理论一直因循认识论的传统,把知识作为一个可以直接接受的认识结果的整体来看待,影响了教学丰富价值的实现。从内在构成上看,知识具有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一,符号表征。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任何知识都是以特定的符号作为表征的。符号所表征的是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即“关于世界的知识”。认识论立场中的
7、知识其实反映的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以理论化的符号形式呈现的。从某种意义上看,作为符号的知识,其实只能告诉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knowledgeoftheworld)而不能使人获得“加入世界的知识(knowledgeof-and-intheworld)”。教育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告诉或传授给学生“关于世界的知识”,而应该使学生获得“加入世界的知识”,因为,“当知识成为存在的一部分,知识就和各种欲望、想象、权力、责任和利益分不开了”。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看,教育中所传递的一切知识都可以归入人文知识的范畴,而“人文知识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知识,而是一种
8、生存智慧”。教育在处理知识问题时应该具有生命立场和主体视野,其根本追求是实现促进学生生命智慧的生长,而不是对人类认识成果的简单占有。对教育而言,这些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