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759503
大小:7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6
《略论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论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和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条件、效果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构建具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特色模式的方法和途径,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口主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团队学习能力、质疑与思考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培养策略,包括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和对策。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原则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21-02高职
2、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围绕一个学习目标,综合驾驭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的熟练程度,并能所学为所用。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高职学生现实的学业成就,而口决定着高职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本文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培养的原则和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高职学生学习的基木要素学习能力的内容非常丰富,结构T•分严谨。就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它主要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伴随学习过程而发生的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1、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教育情境中的组织学习活动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内外的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和社会生活规范学习的活动中
3、,组织本人或集体进行学习的能力。它包括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选择适宜学习方法的能力和自我考核、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先导。2、获取知识的能力。高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获取知识。高职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善于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寻找有关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听记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3、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知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学生会把掌握的知识用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中以至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灵活、有效
4、运用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升华和归宿。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4、智力技能。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认知发展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智力活动。关于智力的概念,众说纷纷。心理学界大多认为,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但由于注意力与其他各种认知能力同时发生,想象力与思维力关系密切,有时甚至难以分辨,故有的心理学家注重于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研究。认为观察是基础,记忆是桥梁,思维是核心。对于学习能力來说,观察、记忆、思维是它的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学习能力的灵魂。二、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1、实践性
5、原则。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在有意识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实践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耍同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步进行,耍同课内外学习实践相结合,要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让方法内化为习惯,让习惯上升为能力。2、主体性原则。学习能力的形成,学生本身的努力是内因,教师的指导是外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已有学习能力与现实学习需要的矛盾,以强化学生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内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而科学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能力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真止实现“教是为了不教”。3、理论指导原则。
6、知为行之始。要避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盲目性和简单经验总结的狭隘性,就要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进行理论指导,例如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能力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指导。4、层次性原则。学牛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既要按不同年纪提出该年龄段的共性要求,又按不同个体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因此,要制定分学段、分年级、分层次的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考核体系,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5、渗透性原则。由于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实践经验的丰富。所以学习能力的
7、培养在方法上要注意渗透性,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在专业、班级、社I才1的活动中,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从各学科、各活动的特点和学习实际出发,进行学习能力的渗透教育三、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对策1、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特色模式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必须突破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的系统化课程。教学课程中始终贯穿着综合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