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理解.doc

对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理解.doc

ID:57756067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对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理解.doc_第1页
对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理解.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理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理解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于述平以前我们接受的都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的印象中老师是一堂课的主导,教师好比是一出戏的导演,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课堂中充当配角。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新课程理念改变了我们的课堂行为,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更应创设愉快

2、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在课堂中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中。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对课堂教学能不能有质有效,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新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为此,我选择的方式是开放式教学,以学生自己出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师不再担当灌输者,而是成了同学们学习的伙伴、顾问或主持人。创造需

3、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每位老师都希望把自己每一堂都上得最好,而实施新课程以来,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更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老师无法预测的,他们会给你不经意的惊喜和惊讶,甚至会被他们一个小小的问题给问倒了,怎么样更好地解决课堂上产生的新问题,我认为应该重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在学习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要改变原先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地位,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自己

4、主动发现、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动脑思考得出答案的乐趣。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我们美术教学也在找寻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养成善于探究的习惯。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有多少学生在自愿地学、自主地学,只有当学生养成善于探究的习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看一看”、“想一想”、“是什么”、“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  

5、 三、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问题。新课程提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课堂的纪律却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有人就会思考新课程给课堂带来的究竟是活跃还是乱课,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游戏的环节,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上有掌声有笑声,课堂一直保持非常活跃的气氛,但这时候并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依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参与活动,常常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要将气氛与纪律很好的调控好,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通过实验我切身体会到课堂气氛活跃和乱课之间的最大差别

6、在于,乱课是学生不听教师的课,我行我素,课堂纪律失控,而教学气氛活跃是学生们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了教师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的课堂上都能考虑到学生特点和其兴趣,有针对性的设计的话,那么一定有许多学生爱学和乐学。新教材的实施的确让孩子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学生群体中的人体能力差异更大了。班级中爱动脑会动脑的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他们的确学会了自己学习,学会用个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可是有部分“差生”却更显现出他的弱势,在探究中,

7、爱动脑的学生滔滔不绝,而他们却默默无闻,只做一名旁听生,久而久之,这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没有了发表意见的想法。要使这些孩子也适应起来,教师就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耐心引导,不让这些孩子成为探究活动中的“忠实的听众”。总之,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教材内容更活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学余地加大,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智慧的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