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pdf

ID:57746628

大小:4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5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犕犪狔.2009第21卷第3期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犆犺狅狀犵狇犻狀犵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狅犳犘狅狊狋狊犪狀犱犜犲犾犲犮狅犿犿狌狀犻犮犪狋犻狅狀狊(犛狅犮犻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犞狅犾.21犖狅.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周建标(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福建泉州362000)摘要:五四运动时期,我们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历史原因,是期望通过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华传统文化,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二是文化心理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心理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是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心理条件。

2、马克思主义没有在她的故乡生根发芽,却在中国开花结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心理相契合的明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心理;契合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09)03001904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在思想文化中,两种不段时间内,远不如无政府主义思潮那样有“魅力”,同文化的认同,是从形式和特征的相通相似开始但经过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宣传,加上马克思主的。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会形成各具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相通相近的形式,又符合挽特色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反过来又会影响救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要

3、求,最终为中国人民该民族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以及行为方式。外所接受。来文化的传播和输入,从来不可能是全面移植,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中国思想界必须与本民族的文化相融合,才可能在本民族的空前的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土壤中生根发芽,才能根深叶茂地开花结果。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并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在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潮和派新的时期,战胜了敌对势力的封锁和压制,成为主别,不仅有马克思主义,还有杜威的实用主义、罗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没有在她的故乡生根发素的逻辑实证主义、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还有尼芽,却在中国开花结果,就是马

4、克思主义与中华传采哲学、叔本华哲学,以及无政府主义思潮等等。统文化心理相契合的明证。这其中有客观的社会而无政府主义思潮,立即迎合了五四知识分子反历史因素,更有和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相契合的传统的“解构”激情,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失“自原因。由”的底蕴,当他们冷静下来思考社会变革道路的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表面上的相通时候,又陷入“建构”时期的茫然。相近,拉近了中国人与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距离,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初期,在刚开始的一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心理条件,主要表收稿日期:20081229作者简介:周建标(1964),男,福建平潭县人,副

5、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学、管理学研究。·1·现为以下几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是必然产生的一、社会理想先进社会制度。而中国人曾经是从社会道德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从总体上说就是消的角度去认同社会主义的,而不顾生产力决定生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实现人产关系的规律。例如早期“人民公社”的尝试,就人平等自由、幸福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从道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来构想的,严重脱离“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中国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追求“所有制”理想”似曾相识。上的“一大二公”,设想

6、通过道德教育和感化去建中华传统文化中憧憬的美好社会是大同理立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私有观念、没有特权、想。大同理想在孔孟思想中就有某些萌芽,明确没有差别,人人劳动、供给消费、共同生活、互助互形成于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中。《礼记·礼运爱的理想社会。篇》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又如,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平等”目标。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社会平等在社会主义经济上的表现就是消灭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疲疾者皆有所制,消灭剥削,实行按劳分配。然而,在我国,因受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者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7、己。传统小生产者平均主义观念的影响,平等的按劳力恶其不出于己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分配原则却常常蜕变为平均主义,变形为按人分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封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曾经,在建时代,虽然很少有人去追求大同理想,但作为美许多人的心态中,既容不得别人多得,也不敢自己好的社会憧憬却随着儒家经典世代相传。冒尖,只有大家推平拉齐,心态才能平衡。因为在大同理想是建立在小农生产基础上的乌托邦中华传统文化中,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观念源远流式的社会理想,它与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长、影响很广。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8、论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理想有本质的区语·里仁》),到历代农民起义所追求的“均贫富、等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