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pdf

ID:57735467

大小:1.81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6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pdf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pdf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pdf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pdf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1卷增刊1铀矿地质Vo1.31Supp1.12015年3月UraniumGeologyMar.2O15DOI:10.3969/j.issn.1000—0658.2015.S1.015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易超,陈心路,李西得,张康,王明太,李静贤(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研究发现,区内铀矿床与古层间氧化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目前已发现的

2、铀矿化主要赋存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中,区域上受古层间氧化带的控制较为明显。笔者通过对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铀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本区铀矿化主要受沉积建造、古层间氧化带及古水流流向的控制。综合归纳各控矿因素及铀矿化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后生蚀变及铀成矿模式。基于对区内控矿因素的分析,指出大营以西地区、南果一大成梁一线以及柴登壕地区具有进一步的找矿前景。[关键词]铀成矿特征;古层间氧化带;直罗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文章编号]1000—0658(2015)S1—0247—11[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1前言及其非均质性对铀成矿的控制

3、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夏毓亮、刘汉彬(2003)通过近年来,我国砂岩型铀矿勘查取得了较对铀成矿年代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早白垩世大的进展,在北方地区相继发现了多个中一大及晚白垩世是该区主要的铀成矿期,与盆地型的砂岩型铀矿床。其中,以鄂尔多斯盆地抬升的构造演化史基本一致]。东北部地区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最具代表性,其资源量丰富,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众多学者对区内铀成矿机理、成矿特征2地质背景及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获得了丰硕的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北部地区,总成果。例如,李子颖、韩效忠等(2008)深面积达25×lOkm。,在古生代为大华北盆地

4、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地区的铀的一部分,中生代晚期才开始成为局部坳陷成矿机理及铀成矿模式[1;焦养泉、张字龙盆地,属于典型的克拉通盆地E8]。本文研究等(2005)对东胜地区直罗组下段沉积特征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伊盟隆起南[基金项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重点科技专项“东胜基地铀资源扩大与评价技术研究”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12AA061801)联合资助。[收稿日期]2014—08—28[作者简介]易超(1985一)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毕业,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主要从事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研究。E—ma

5、il:40625688@qq.com增刊1易超,等: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问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249·的底部埋深约400m,平均矿体厚约1.4m。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延安期的温湿大营下亚段铀矿体底部埋深约650~700m,变为干旱型气候,发育了以河流为主,三角平均矿体厚1m左右;上亚段铀矿体底部埋深洲、湖泊相为辅的沉积建造。其中,直罗组约600m,平均矿体厚约1.6m。沉积早期河流相较为发育,且分布范围较广。含矿砂岩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研究发河流相中河道亚相水动力较强,具有搬运能现,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少量为沥青铀矿。力强、沉积速率大

6、的特点,沉积物粒度较大。铀石主要呈胶状、短柱状、晶簇状分布,与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水动力逐渐减弱,沉长石、黏土矿物、黄铁矿、金红石、钛铁矿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在人湖口形成三角洲沉伴生,偶见产于云母变形缝隙中或石英颗粒积。这种沉积背景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地层表面。铀矿物与碎屑颗粒及填隙物呈附着、沉积厚度的变化。充填及伴生关系,主要附着在钾长石、石英本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砂体分布特征,及蒙皂石表面,或呈胶状围绕绿泥石及黄铁整体表现为在柴登壕一带以西地区的砂体发矿产出,部分交代黄铁矿。此外,还可见少育规模大,砂体厚度普遍大于60m,最厚可量含钛铀矿物围绕钛铁

7、矿与金红石产出。达130m以上,厚砂区为面状分布,含砂率在东胜地区铀矿床具有多期次叠合成矿的8O以上;柴登壕以东地区的砂体形态逐渐特点口]。东部皂火壕铀矿床翼部矿体的成矿过渡为条带状,呈由北西向南东方向的多个年龄分别为120±11Ma、80±5Ma,卷头矿体条带状展布,每条砂带宽度大约在5kin左右,成矿年龄为2o±2Ma、8±1Ma,表明早白垩砂体厚度小于40m,含砂率小于8o,表现世至晚白垩世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期,卷头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体的特征。富矿体主要形成于中新世和上新世]。西部上亚段砂体在北西部地区表现为发育规纳岭沟铀矿床的成矿年

8、龄分别为82.9±模大,向南及南东两个方向砂体规模逐渐变9.9Ma、66.8±7.2Ma、67.8士2.4Ma,表明小。与下亚段相比,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