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pdf

ID:52270682

大小:1.74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6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pdf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pdf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pdf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pdf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1卷增刊1铀矿地质Vol_31Supp1.12015年3月UraniumGeologyMar.2O15DOI:10.3969/j.issn.1000—0658.2015.S1.019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郭虎科,焦养泉,苗爱生,王贵,王小龙,程铁红(1.核工业208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通过对纳岭沟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纳岭沟铀矿床为典型的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该矿床定位的构造条件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而形

2、成的泊江海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直接控制;铀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古层间氧化带蚀变作用。从古氧化作用早期的酸性蚀变、古氧化期后的弱碱性蚀变到晚期还原弱碱性蚀变,整个演变过程直接控制了纳岭沟铀矿床铀的后生改造、富集成矿。赋矿岩石的还原性组分特征和其它砂岩型铀矿床一样,主要是含有机碳、黄铁矿、硫(s2一)等,铀的富集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成矿作用历经了沉积铀预富集、古层间氧化作用成矿、后期层间氧化作用改造成矿和晚期弱碱性还原作用保矿等4个阶段。矿床形成年龄为84±1Ma、61.7士1.8Ma和38.1-4-3.9Ma。文章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

3、、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纳岭沟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文章编号]1000—0658(2015)S1—0283—10[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纳岭沟铀矿床是东胜地区继皂火壕铀矿尔多斯盆地北部找矿工作自东向西的不断开展床之后新近发现的又一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与深入,对区内各铀矿床的成矿特征、矿床定与区内先前发现的其它砂岩型铀矿床类型相位的控制作用研究尤为迫切。同,均属古层间氧化带铀矿床,为相同成矿环境下不同成矿期形成的铀矿床。l矿床地质特征近十年来,众

4、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东胜地1.1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区的铀成矿特征、成矿模式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全面的研究(向伟东等,2006;彭云彪等,大地构造上归属于伊盟隆起区。鄂尔多斯盆2007;焦养泉等,2006;李子颖等,2009;苗地基底古构造面总体表现为NE翘起、向SW爱生等,2009)[卜引,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倾斜的基本轮廓特征,西部和南部是较陡的型铀矿找矿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然而,随着鄂斜坡,分别向w和SW倾斜,盆地内部则相[收稿日期]2014—09—04[改回日期]2014—12—02[作者简

5、介]郭虎科(198O一),男,高级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资源勘查专业,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E—mail:ghk801214@126.com增刊1郭虎科,等: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287·沥青铀矿、石英等共生。铀石主要围绕在细河砂体在酸性氧化水的长期作用下,氧化带粒黄铁矿边缘生长(图3B),或沿着有机质边不断地向深部推移,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层间部发育(图3C)。氧化带和一定规模的铀矿化。随着氧化带逐2.1.2.2沥青铀矿渐地向深部推移,地下水中的

6、碳酸根离子沥青铀矿是本区常见的铀矿物,其颗粒(cO;一)浓度增高,完全氧化带砂岩中的碳酸微小,结晶程度低,往往与黄铁矿密切共生,盐也不断地被溶解,带人深部。同时,黑云围绕在黄铁矿表面或充填在裂隙中,与石英、母蚀变成水黑云母、白云母而丢失了大量的方解石等共存(图3D)。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K,形成KCO。碱性溶液,地下水水化学类明其不含Th,符合沥青铀矿不含或微含Th型由酸性变为弱碱性,并在碱性条件下部分的特征。石英被溶蚀。这一阶段目的层辫状河砂体的2.1.3含铀矿物形式岩石地球化学环境为氧化一还原过渡环境,含铀矿物有钍石、含铀钛铁

7、矿(图3E、U。形成水硅铀矿与钙水硅铀矿和部分铀F)。含铀矿物多以较细小的颗粒零星地分布石],而且在位于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在石英、长石和杂基中。的酸碱障部位碳酸盐重新沉淀。2.2成矿蚀变地球化学特征2.2.3晚期还原作用的弱碱性蚀变根据野外观察及室内镜下薄片鉴定、X一古层间氧化带在经历了大规模早期酸性衍射黏土矿物分析结果,纳岭沟铀矿床的成氧化作用和氧化期后的弱碱性蚀变作用之后,矿蚀变作用主要表现为直罗组下段的后生古即进入还原作用的弱碱性蚀变期。持续的大层间氧化作用。古层间氧化作用的演变直接量还原性气体渗入本区,在古层间氧化带

8、前控制了铀的后生叠加和富集成矿[7]。锋线附近,由黑云母析出的铁离子与Hs气2.2.1古层间氧化作用的早期酸性蚀变体反应形成黄铁矿(FeS),分布于云母碎屑该期蚀变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的层理间,同时使黄褐、紫红、灰紫色的氧最主要时期。含铀含氧地表水沿渗透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