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pdf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pdf

ID:57735459

大小:1.16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6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pdf_第1页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pdf_第2页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pdf_第3页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pdf_第4页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1期2722016年1月农业工程学报7Ihnsac£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矗culmralEn矛nee—ngV01.32No.1Jan.2016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向敬伟,李江风※,曾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摘要: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2方面测度了耕地利用转型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

2、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从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3方面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效用。结果表明: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2002—2013年耕地空间转型具有显著正相关效应,其中在2002—2005年正相关效应最强;而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呈现出逐渐减弱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低一低区分布主要在鄂西北地区,高一高区和低一高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耕地功能转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低,空间异质性不明显,仅来凤县处于高一高区。在影响因素效用方面,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率对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影响效

3、用最大,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占比影响效用最低;人口密度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功能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城市化率、人均GDP、第一产业占比等影响因素效用较低。在影响因素的调控过程中,因素的影响效用与耕地利用转型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素的影响效用越高,对耕地利用转型调控力度越大。关键词:模型;土地利用;农业;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影响因素;鄂西贫困县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1.038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叭6)一0l一0272—08向敬伟,李江风,曾杰.

4、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01):272—279.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1.038http://www.tcsae.orgXiangJingwei,LiJiangf.eng,ZengJie.Spatialdif玷renceanditsjnfluencefactorsofcul“vatedlandtIansitioJlofpovenycountiesinwestofHubeiⅣ].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

5、gricultumlEngineering(TmnsactionsoftheCSAE),2016,32(01):272—279.(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1.038http://、^rw.tcsae.org0引言近年来,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不断交替与重组,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重构变化,持续推动着乡村转型发展【l】。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转型发展进程中暴露出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均可在土地利用转型上得以反映。耕

6、地作为乡村地区重要的用地类型,耕地转型发展无疑是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部分,对乡村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2】。开展乡村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研究,对保障耕地的持续利用,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关于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在耕地变化方面,主要研究了耕地面积变化[3】、质量变收稿日期:2叭5—09—05修订日期:2015一ll—17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土地利用转型经济社会效应评价关键技术集成研究”(2015“004—4);湖北省国土资源科技项

7、目“湖北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研究”(ETZ2叭5A07)。作者简介:向敬伟(1987一),男,湖北宜昌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430074。Email:xiingwei@126.com※通信作者:李江风(1957一),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及地质公园规划。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430074。Email:ifli0524@163.com化㈣、景观格局变化【q、开发强度变化川、耕地非农化变化

8、【8】等内容;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人工智能算法19】、空间自相关【lo]、以及结合GIs和Rs[3】等方法;在耕地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