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给与生命周期.doc

劳动力供给与生命周期.doc

ID:57728889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2

劳动力供给与生命周期.doc_第1页
劳动力供给与生命周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劳动力供给与生命周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家庭生产理论揭示出,夫妻一方的家务劳动生产率或市场工作生产率发生变化,会改变家庭的基本劳动力供给决策。假如在一个丈夫从事市场工作,而妻子的全部时间都用于家务劳动上。那么如果出现的经济衰退导致丈夫失业了,那么这一家庭的联合劳动力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研究表明,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会对家庭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两种并行的效应,这就是附加的工人效应和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所谓附加的工人效应,是指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比如丈夫)失去工作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比如妻子)将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

2、入的下降。对于其他家庭成员来说,主要收入者的收入可以视为非劳动收入,而随着其他成员的失业,这一非劳动收入下降了,因此而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其他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供给增加。所谓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其作用与附加工人效应正相反,在衰退时期,一些失业工人对于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从而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衰退时期工资率的下降导致闲暇的机会成本下降,结果导致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发生较大的作用。这两种效应对官方的失业率统计数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失望的工人效应超过附加的工人效应导致在衰退时期劳动力队伍收

3、缩,这时,官方的失业率数字就低估了实际的失业情况。而到了经济恢复时期,失望的工人效应就变成了受激励的工人效应,附加工人效应就变成了收缩的工人效应。前者占主导地位又会导致劳动力队伍超过正常速度地扩大,从而使得官方的失业率数字上升,导致对实际失业情况的高估。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就像决定一个家庭中谁在家庭中工作、谁外出工作的决策涉及丈夫和妻子的市场生产率和家庭生产率比较一样,一个人在决定在一生中何时将主要时间用于工作时,也同样涉及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人在市场生产率和家庭生产率之间的比较。这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当一个人得到工资报酬的能力高

4、于家庭生产率的时候,倾向于从事更多的市场工作,相反,当获得工资报酬的能力比较低时,他们将从事家庭生产。比如,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可以发现这样—种规律:即20多岁时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下降,30~50岁时又升。家庭生产模型对此的解释是,20到30岁的已婚妇女往往处于生育时期,而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几年中,妇女在家庭中的生产率不仅比男性要高,而且往往也比她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生产率要高,因此,在这一时期,许多妇女留在家里从事生育和照看孩子这样家庭生产活动,而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进入学校,妇女在家庭中的生产率就会有所降低,因而,她们会重新进入

5、劳动力市场去挣取工资报酬,然后用获得的收入来购买家庭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此外,在人的一生中实际上也在做着类似的决策。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市场生产率(可以用其能够获得的工资率来表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比较低,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但是到了晚年时生产率又会出现停滞甚至下降的情况。因此,如果将生命周期的因素引入劳动力供给,我们就不难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时间密集型闲暇消费活动主要发生在早年和晚年,而在工资率较高的中年阶段,人们往往会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有酬的工作上。在国外,从事国际旅游的人当中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的现象与这一理论是相

6、一致的。显然,在这些年龄群体中,时间的机会成本较低或者说时间相对较为便宜。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的特点其一:我国男性、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都呈倒“U”形,青年与老年劳动力参与率较低,25—55岁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持续保持高水平,一般均在90%以上;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总体水平比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所呈形状比较复杂。多数国家和地区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M”形,也有一些国家则呈倒“U”形。其二,20—49岁的男性90%以上参与社会劳动;其中25—44岁男性劳动力参与率高达95%以上;20—40岁的女性

7、88%以上参与社会劳动。其三,15—19岁年龄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等等。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劳动参与下降。其次,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再次,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保障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养老保险计划的完善和推广。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