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钟、遗传漂变和生物进化.doc

分子钟、遗传漂变和生物进化.doc

ID:57726509

大小:14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2

分子钟、遗传漂变和生物进化.doc_第1页
分子钟、遗传漂变和生物进化.doc_第2页
分子钟、遗传漂变和生物进化.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子钟、遗传漂变和生物进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子钟、遗传漂变与生物进化一、发现简史木村资生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专业是细胞生物学,但是他却对遗传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遗传学与数学的结合。上世纪60年代,木村与合作者一起研究了一些物种的蛋白质结构,发现不同物种之间蛋白质的结构差异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关,越接近的物种差异越小。由于蛋白质是由基因编码的,因此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其基因的差异也就越小(生物体的全部基因成为基因组,所以也可以说是基因组的差异越小)。木村等人继而进一步发现,这些蛋白质以及DNA分子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变化率,也就是突变率大体上是恒定的,与物种以及时间没有关系,而这个突变率是很高的。  因此,木村资

2、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中性理论,即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   他的这一理论于196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短短一页半纸。在文章的摘要只写了一句话:计算核苷酸替换的进化速率(即是指突变率),发现一个好像很高的值,因此许多突变一定是中性的。文章中用数学方法论证了这一假说,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找找读一读这篇可爱的文章。第二年,几个美国科学家又用大量资料证实了这一理论。二、原理解释    中性学说的内容就是说分子水平上的突变大多数是中性或近中性的,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自然选择倾向于保留下来那些能够适应环境的基因,那么对于分子水平上的进化,由于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

3、所以它们是否能在一个群体中保留下来就不是取决于自然选择,而是取决于上一代随机传给下一代。基因频率在群体中随机变化,这一过程就称为随机遗传漂变。既然随机遗传漂变也能够使一个基因在群体中得到保留,那么毫无疑问,它也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而且在分子水平上,由于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所以决定分子进化的因素是随机遗传漂变。分子水平上的突变大多数是中性的和近中性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基因上的的突变有时候不会改变编码的蛋白质,即同义突变,不会影响基因的功能;二是因为生物体内的DNA除了有功能的部分外,还有大量非编码区,它们的改变也不会影响功能。这些在中性学说之后一一得到证明。    由于

4、分子的中性突变速率基本是恒定的,所以可以用它来衡量不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这一工具就是分子钟。    只需要知道两个物种之间DNA排列的不同,分子钟就可以迅捷地测定出它们之间进化关系,知道它们在什么时候从一共同祖先中分离,这一过程客观且定量,具有重复性。而古生物研究所用的化石证据寻找比较复杂,而且化石的形成是非常偶然的。当然,分子的进化速率恒定并不是严格的,而是漫长的时间内的平均值。    分子钟的出现迈出了分子进化研究的第一步,分子进化研究则真正敲开了我们探寻人类起源的大门。1969年美国人J.L.King和T.H.Jukes用大量的分子生物学资料进一步充实了这一学说。中

5、性学说打破了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自然选择学说,在当时引起学术学界的相当大的反响,甚至神学也参和进来,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群体遗传学,甚至进化生物学范围。随着生物学科的发展和大规模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展开,中性学说在得到更多数据的支持,其正确、有效将得到更好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