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doc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doc

ID:57705648

大小:12.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9-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由于其严重的致死并发征———肺栓塞,血流变分析仪以及遗留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而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就其发病机制,Virchow提出血液淤滞、静脉内壁损害和血液高凝三大因素。我们对我院2003年1月到2005年10月脉管科收治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做血液流变学测定,并进行结果分析,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男19例,平均年龄57·0岁,女21例,平均年龄55·2岁。通

2、过静脉压测定、超声、阻抗容积描记法和深静脉造影等来确诊。于入院时采血测定。正常对照组50例,其中,男25例,平均年龄52·3岁,女25例,平均年龄57·0岁,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1·2 检测方法   1·2·1 采血 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肝素抗凝,浓度为10~20IU/ml。血粘度测试的R80血粘度仪,37℃测试,标本离体后30min至4h内完成测试。温氏法测血沉与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检测使用德国BE血凝仪,Biopool公司生产的试剂,Clauss法测定。   1·2·2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

3、较采用配对t检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低切相对粘度与正常组对照,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1。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栓性静脉炎的一种,病因复杂,同腹部及下肢手术、外伤、静脉瓣闭锁不全、肥胖和高龄等因素有关。以上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静脉淤滞、血管损伤及高凝,从而促发静脉血栓形成。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低切相对粘度与正常组对照比较,均

4、有显著性(P<0·01)差异,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系。由于高切变率下的粘度测定可估计和比较红细胞的可变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增高,提示其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而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增高,血沉增快,红细胞聚集指数亦增高,这些都提示红细胞的聚集性明显增强;同时,患者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都较正常对照组高,进一步说明本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而聚集性增强和血流缓慢又是血栓容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成因。   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提示临床,在治疗

5、过程中,可将其作为监测病程、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