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doc

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doc

ID:57701879

大小:10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1

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doc_第1页
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doc_第2页
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doc_第3页
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doc_第4页
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沈胜衣图片为作者插花作品宋·无款·《胆瓶花卉图》曾经有客人在店内浏览,忽然问:“你插花是宗‘××流’吗?我们是同门呢!”我愕然——那“××”听着耳生——继而答:“没有‘流’。”插花而有流派,是日本的特色,岛国之民极尽细腻幽微,历来盛出将简单事复杂化的大师。插花在彼上升为“道”,亦不免小题大做。日本园林、插花,重情境韵致,与吾国固有的审美取向颇为融通,所以在台湾被照单吸收复制,并不觉得突兀——这是题外话了——总之是强调意境,追慕自然趣味;但一面又门户森森,规条繁苛,一切行事都有制度——微觉分

2、裂。我插花没有师承。不但未窥东洋诸“流”,本国名著如《瓶史》之类也没翻过。晚清江南文士好风雅而耽逸乐,评茶论酒,顾曲莳花,传下讲“生活之艺术”(林语堂语)的专著很多。不像宋人,仅是诗文里间或提及一两句,最多如欧(阳修)、蔡(襄)的写篇文章——毕竟是游冶之类,特为作一部书,还觉得不属儒者正业,有些不好意思。欧公名文《洛阳牡丹记》,与道学前辈邵雍的诗《插花吟》合看,颇能窥见北宋承平年月的安乐清华。康节先生在他的“安乐窝”簪花醉歌,此系洛阳城里老名士的洒落;而吴学究游说石碣村,撞见赌钱归来的阮小五,那厮鬓边亦“簪着火红一

3、朵石榴花”(《水浒·第十四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都会与江湖,文士和好汉,宋时男子爱花,却是普遍的风习。以器皿插时令花果作为室内的陈设,亦兴起于两宋。并非说此前吾国尚无瓶花,只是还不算盛行罢了。促成这一风气形成的是居住形式的改变,即高桌座椅的渐行普及——之前的漫长岁月,国人则是于坐席上或凭几案跽坐。两汉画像石乃至六朝绘画中,彼时之居室与生活场景随处可见,室内格局莫不以几案为中心渐次展开,分列坐席,并以屏、幄、帐、扆等为区隔,以明乎主客尊卑和功能空间——此种居室至为简洁,家具既少,尤罕陈设。属于高

4、座具的“胡床”魏晋时传入中原,人在此物上须垂足而坐,形姿已近近代,虽然舒展适意,当时却被视为放纵失礼。侯景是东晋有恶名的军阀,破坏力堪比汉末董卓,《南史·贼臣传·侯景》说他“床上常设胡床与荃蹄,著靴垂脚坐”——特别强调今人至为寻常自然的“垂脚坐”,即因在当时这尚属放诞倨傲,史家以此志侯景的跋扈恣肆。起坐形式的转变至宋代始告完成,生活于南北宋之间的学者庄绰称:“古人坐席,故以伸足为箕踞(傲慢之态),今世坐榻,乃以垂足为礼,盖相反矣。盖在唐朝,犹未若此。”(庄绰《鸡肋编·卷下》)前引《水浒传》第十四回,吴用会齐了阮家三

5、兄弟“入酒店里来,都到水阁内拣一副红油桌凳”——情形已和我们现在去小馆子吃饭找座全然无异。进入垂足坐的时代,各式今人熟悉的高家具才渐次出现和成熟,中国人的居室不复魏晋之前的疏简清旷,不同功能的空间有了与之对应的家具和器皿,兹无意详谈。说了这么多和插花不相干的,似乎是扯远了,其实正是宋人生活环境的异于前代促成了瓶花进入日常生活,故不得不有此一番饶舌。且看一首南宋葛绍体《东山诗选》中的七绝:新糊窗纸旧胡床,铜鸭烟昏砚墨香。淡翠屏风小瓶亚,芙蓉红軃菊花黄。——诗实平庸,却和晚清措辞鄙俚的“子弟书”一样,因不惮繁琐地记录下

6、当时的日用什物,成为考辨过往俗世生活之可信而为官修文献所阙载的史料。纸窗,胡床,焚香的鸭型铜炉(铜鸭),墨,砚,屏风,小瓶……这些迄今犹是追求古典风格居室中的必备件。而“芙蓉红軃(音duǒ,倾斜之意,指花枝倚侧将殘)菊花黄”,则正是此时的仲秋光景。两宋中产以上之家必有书房,它通常系由大屋中隔出的一独立空间,狭小而私密,宜于独坐,或和一二密友自在清谈。仍看前引《水浒传》第十四回,公孙胜初到晁盖庄上,先在“后堂吃茶”——此属客厅,自然不便于开讲“十万贯金珠宝贝”,所以公孙胜说“这里不是说话处,别有什么去处可坐?”,晁盖

7、便“邀那先生又到一处小小阁儿内,分宾坐定”。晁盖固然是粗武之人,但作为知名乡绅,家中必须有此一间“小小阁儿”的书房——葛诗所记诸种文玩陈设,这小阁内亦应大率置备;“小瓶”则已是此空间中不可缺之要件。两宋城市之富庶远过于唐,南北都有“自古繁华”(柳永语)的都会——东京梦华,西湖繁盛(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宋佚名撰《西湖老人繁盛录》,分别记载汴梁、临安之城市格局、闾巷风俗,皆社会与城坊史之著名文献),仅从时人笔记中就可以窥见。人口在城市的集中和膨胀,令空间亦渐觉拥挤,前有厅堂后有园囿的理想居所对常人而言仅是想望,改

8、善居住条件的“刚需”其实古已有之,惟近年尤剧罢了。苏轼《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一:病腹难堪七椀茶,晓窗睡起日西斜。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东坡措语喜夸张,黄州是他遭贬谪外放之地,从来都不算大城,人居应不至如斯稠密,而这样小地面亦有游走闾巷的卖花人。把此诗与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合看最有意思,能见两宋民众爱花之已成涵盖大城与小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