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教学11法》感悟.doc

《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教学11法》感悟.doc

ID:57692475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1

《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教学11法》感悟.doc_第1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教学11法》感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教学11法》感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教学11法》感悟------------------如何利用课堂提问让课堂效率翻倍    许英俊读了本书第六法中《换个角度提问:让课堂效率翻倍的技巧》后,感悟颇深,对课堂提问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学习的必要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紧跟教师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我们应该锻炼和掌握“善问、巧问、妙问”的技

2、巧让自己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树立一座风雨航程中的灯塔。一、反思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对课堂提问的深刻认识,没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提问内容,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显得非常随便,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2.课堂提问缺乏完整性。课堂提问模式中,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正确答案,整个提问过程基本结束,这样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却忽视了师生之间问题互动的完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习惯。      3.课堂提问缺乏实效性。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容易忽视学生的

3、实际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往往非常笼统,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实效性不高。 4.课堂提问评价缺乏有效性。对答问的评价,要及时、准确、积极。评价要及时,要指出其正确与否,评价可教师评价,也可让学生评,都要体现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答问兴趣及质量。好的评价能使师生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和谐有序,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5、课堂提问是站在老师的角度问的问题,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提问问题。 二、课堂提问 的类型1.复习性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把学过的知识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强化记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为掌握新知识做

4、好准备,一般在复习课或新课讲授前采用复习型提问,这样的提问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复习课的确需要旧知识的不断再现,但简单的提问不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思维水平低,目标达成度低,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专题训练。教师们应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点,而应该是知识链,知识网,激发学生新的思考,才是有效的提问。 2.启发型提问:启发性提问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学生想解决而又不能马上很好解决的问题,形成认知矛盾,同时能展示解决问题中所要用到的知识点。启发式提问可以有效整合学生思维,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 3.归纳型提问:归纳提

5、问的过程就是知识提炼升华的过程,要求教师选例典型,系统设问,使学生能进行正确归纳,同时设计提问要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归纳,系统了解所教单元知识内容,以达到知识纲目分明、纲举目张的效果。 三、开展课堂提问环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在这种氛围下开展教学活动,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知识,学习效果更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2.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设计的问

6、题也不能全部相同,要充分体现层次差别。成绩较好的学生所给出的问题要有深度和难度,引导他们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问题;成绩一般的学生尽量控制问题的难度,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喜欢上学习。         3.体现发散性特点,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发散性问答模式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问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允许向外扩展,只要最终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是首创性地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重点突出了思考的重要性。总之,课堂提问要以学

7、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问答和讨论中来,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要发言,和别人一起交换他的想法,分享心得。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课堂效率才能翻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