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耐磨铸钢与高铬铸铁的比较

贝氏体耐磨铸钢与高铬铸铁的比较

ID:5768546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24

贝氏体耐磨铸钢与高铬铸铁的比较_第1页
贝氏体耐磨铸钢与高铬铸铁的比较_第2页
资源描述:

《贝氏体耐磨铸钢与高铬铸铁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贝氏体耐磨铸钢代替高铬铸铁的可行性分析在冶金矿山、水泥建材、电力、化肥、煤炭、化工、水力及城市建设等行业广泛使用的耐磨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奥氏体高锰钢,其韧性高,原始硬度低,使用过程中主要依靠奥氏体加工硬化来提高其硬度,在充分加工硬化后,其硬度由原始HB200提高到HB400-500,在高冲击载荷条件下使用取得很好的使用效果,但在中小冲击载荷条件下使用,奥氏体不能充分加工硬化,其耐磨性差。另一类是合金白口铸铁,其硬度高,韧性低,在无冲击载荷下使用效果好,但在有冲击载荷条件下使用易出现碎裂现象,因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影响了它的耐磨性,并且含钼、铜等合金元素,生产成本较高

2、。贝氏体耐磨铸钢,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得到下贝氏体组织,使这种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高的硬度和强度,(硬度≥60HRC,AK≥10J),性能明显优于同类产品,适合于制造各种矿山、建材,发电和化工等行业的耐磨件,如衬板、齿板、锤头、输送管、斗齿等产品。高铬铸铁主要含C、Si、Mn、Cr、Mo、Cu、Ni等化学成分,C是提高材质硬度和耐磨性的重要元素,对高铬铸铁的组织和性能影非常显著。C能较多地渗于奥氏体(A)中,增强A M转变后的硬度,形成高碳马氏体,以提高基体的硬度和耐磨性。C含量对共晶合金碳化物(K)的体积百分比有很大影响,提高C量,K量也相应增长,从而可进一步强化材质的整体抗

3、磨性。但过量的C能使M相变温度(Ms)点显著下移并降低淬透性,材质脆性增大,机械性能恶化。高铬铸铁中C含量一般在3%左右,含C量大于3%的高铬铸铁多用于中低应力磨损工况,而C含量低于3%的高铬铸铁多用于冲击载荷、高应力的磨损工况。 Si降低淬透性,所以Si一般限制在0.8%以下,但Si提高Ms点,当Mn量用的高进,允许把Si提高到1.0—1.2%。  Mn稳定奥氏体,但剧烈降低Ms点,带来大量残余奥氏体。Mn含量一般在2%以下。  Cr是主要合金元素,足量的Cr(高于9%)能可靠地得到M7C3,Cr除与C形成碳化物外,尚有部分溶解于奥氏体中,起提高淬透性的作用。同时足量的Cr可提高材料

4、磨蚀面的钝化力和钝化速度,这是由于Cr的氧化膜相当致密,具有很好的保护性的缘故。Cr含量一般在12—27%。  Mo一部分进入碳化物,一部分溶入奥氏体,溶入的Mo可以提高淬透性,而且Mo降低Ms点的作用不太大,当Mo和Cu联合使用时,提高淬透性的作用更大。高铬铸铁大都含有1—3的Mo。  Ni不溶于碳化物,全部进入奥氏体,可以充分发挥提高淬透性的作用,但降低Ms点的作用比Mo大。Ni含量一般在2%以下。  Cu能提高淬透性,作用小于Ni,Cu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有限,用量通常很小在2%以下。贝氏体耐磨铸钢的调整为其金相组织最显著的特点是共晶碳化物为M7C3型,且呈网状分布,显微硬度高达H

5、v1300—1800,因而高铬铸铁具有优良的抗磨性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