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673256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31
《精彩在等待中绽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彩在等待中绽放在炎热到令人烦躁的夏日,一位温文尔雅的教授,缓缓地展开他的讲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没有提前准备的PPT,有的只是李政涛教授朴实的思想和随之而敲打出的一个个关键词,那一刻,我清楚地感受到,我的心里溢满了水样的柔软与深深的感动。在当前有些浮躁的教育下,我向往着我的课堂也能够流淌着生长的气息,但是反观我的课堂,我深知这“生长”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揠苗助长”,关键时刻需要我们教师停一停,等一等。一、等待,让思考更精彩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应该是扎实而有效的课堂,即学生走出课堂时不一样了:获得了新知;或拥有了新技能(或技能提升了);或学习方法掌握了;或情
2、感态度价值观改变了等等。最有意义的是,学生离开课堂,有一种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即便离开教师,也能自主地阅读、学习,这叫“扎实”。可是我们以往所理解的“扎实”,常常只是知识层面的熟练记忆和运用而已。回顾我们的课堂,一味地为了这种所谓的“扎实”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课堂上始终有一只有形或无形的手在牵着学生向前“跑”,有时连听课的人都会感到课堂很紧张,因为老师把课堂塞得满满的,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课堂成了百米赛跑。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解释说,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自主探究耗时低效,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是教师低估了学生潜在的能
3、力,担心他们走弯路,不给他们尝试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教师们的“好心”给扼杀了。如果我们教师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关键时刻停下来,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给学生纠错析因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够演绎更多的精彩。回想自己刚刚执教《与朱元思书》——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急着为学生范读,而是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读,学生时而双眉颦蹙,低头做思考状;时而眉头舒展,一副豁然开朗状;时而激情澎湃,声情并茂。此时我就是一位耐心等待的观察者,而不是急于求成的指挥者。待学生基本完成独立阅读,我让小组交流如何读或应读出
4、怎样的感情。我发现,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展示朗读,有的谈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小组合作朗读,此时的讨论再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这时我再请一个小组来展示,他们选出一名同学示范朗读,每读完一句,由另一位同学作解释:“开头两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应当读出天朗气清的广阔的意境;中间两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要读出特别闲适的感觉;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赞美的态度,非常陶醉……”我惊喜的发现,学生的朗读以及对文章意境的体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事实上,学生初次接触一篇课文时,教师大可不必忙于范读,应放手让学生先自己去探究
5、,给学生提供静悟的时间。学生在静读、静思、静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也会倾听到生命的拔节之声,感受到花朵自然而美丽地绽放。也许一开始的时候是会慢一些,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会做得越来越好。培根有一句著名的话,“慢点,你就会快起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等待,让生成更自然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应有教师和学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才可以称为丰实的课。我们在日常的上课和听课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华彩并非教师人为导演的高潮,而是在师生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迸发的思维创新火花,是教师随着教学环节的调整变化自然流淌的教学机智
6、。作为教师在预设的前提下,还要把握好课堂上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停下来,等一等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展示的时间。回想我讲授《孔乙己》一课,这节课的教案我不知背诵了多少遍了,对我来说,这堂课就是在自己安排下的表演课而已。于是,我按步就序地推行着我的计划。可在分析课文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时候,发生了意外。我问: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由社会造成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呢?学生回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学生的回答与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是一致的,我不假思索地予以肯定。这时有一位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这种现象与这样严肃
7、的课堂气氛极不相称,我有些恼火,但这时又不便发作。是继续进行我预设的环节,还是停下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呢?瞬间的思想斗争之后,我示意那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自己的想法。他说:“孔乙己的悲剧不应该全部归咎于是科举制度的毒害,主要是他个人的原因。”我一听愣住了,教了这么多年,脑子里已经形成定势,本文就是批判封建的科举制度。这和我的思路大相径庭,但既然让他开了口,还是继续吧。我只好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看法。他说:“我国从隋唐开始科举取仕,尽管科举取仕也不可能没有弊端,但在当时毕竟是比较公平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在历史上有进步性。我觉得我们一味反对科举是在走极端。”一石激起千层
8、浪,学生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