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讲义.doc

环境毒理学讲义.doc

ID:57644592

大小:6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8-30

环境毒理学讲义.doc_第1页
环境毒理学讲义.doc_第2页
环境毒理学讲义.doc_第3页
环境毒理学讲义.doc_第4页
环境毒理学讲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毒理学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教学引入(可选):生物体对污染物吸收、迁移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毒害以及生物体解毒、抗性作用的基础,是污染物对生物体产生生理、生态、遗传,分子毒性效应的第一步。本章节主要掌握污染物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以及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规律,最后知道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几个重要因素。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第二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2.1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2.1.1污染物的概念《辞海》的定义:进入环境后能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物质。它改变了环境的原有组成,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人类。如:重金属,火山灰等。这类物质有自然排放的,也有人类活动造成的。2.1.2污染物

2、的性质1)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污染物本身是生产活动中的有用物质,甚至是稀有物质,有的是任何生物的必须的营养元素,少量或极微量的有些对人体还是有益的,但是若这些物质的排放量过大,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负载,便会产生毒害作用。例:硒(Se)、铬(Cr)、氮(N)、磷(P)。2)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并非一成不变,他们会发生物理的,化学或生物的反应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的新物质可能危害更大,但也可能降解,转化成低毒或毒性减轻。例:亚硝酸盐的生成。农药的降解。相互作用:相加、协同和拮抗。2.1.3污染物的分类1)按来源:自然来源和人为

3、来源;2)按污染物影响环境的要素,分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4)按污染物的性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污染物;5)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和二次污染物;另外,按污染物对人体(或动物)的影响又分为致畸物,致癌物等。2.1.4有关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的几个基本概念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有一个数量的相关性。所以数量的概念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过程很重要。现在介绍几个有关的概念。1)安全浓度(safeconcentration):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安全浓度。2)最高浓度(max

4、imumallowconcentration):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影响的浓度,称为最高浓度。例:砷(As)铅(Pb)汞(Hg)铬(Cr)镉(Cd)粮食0.20.30.020.30.2mg/kg蔬菜0.20.30.010.30.2饮用水0.040.10.0010.050.01大气0.0030.00170.0033)效应浓度(effectiveconcentration):超过了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接触毒物时间长,受害越重。这种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效应浓度。可以用E50,E70,E90分

5、别代表在该浓度下有50%,70%,90%的个体出现特殊效应,即开始有受害症状。4)致死浓度(lethalconcentration):当污染浓度继续上升到某一浓度,生物开始死亡,这时的浓度称为致死浓度,也称致死阈值。可以用L50,L70,L90分别代表在该浓度下有50%,70%,90%的个体的致死阈值。如一周内甲级汞0.2mg/人,镉0.4-0.5mg/人。2.3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2.3.1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吸收:随大气污染的加剧,大气中充斥着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氧化氮,光化学烟雾,飘尘,降尘等。植物能黏附和吸收气态污染物。植物粘附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决定于植物的表

6、面积的大小和粗糙程度。如,云杉,侧柏等分泌油脂粘液,杨梅,木槿,榆树等页面粗糙,表面极大,具有较强的吸附粉尘的能力,大叶黄杨叶面硬挺,风吹不易抖动,也能吸附粉尘。据研究,几种针阔叶树种截获粉尘的数量:山毛榉5.9%。橡树7.15%,白桦10.59%,刺槐17.58%。松2.32%。云杉5.42%。氟化物是一种积累性的大气污染物,它可以通过气孔和皮孔进入植物体。二氧化硫进入气孔,被叶肉细胞吸收,使气孔的开闭机能瘫痪。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之一的臭氧都可以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损害叶片的栅栏组织。2)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a.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植物根的(或叶)表面: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根表,有两个途径:质流

7、和扩散,在土壤中,重金属的扩散一般遵循Fick的第二法则,它的平均扩散距离为:S1/2=(2DT)1/2,根据计算,100天的金属的扩散距离,Zn:0.72mm,Mn:7.2mm,可见重金属的扩散速度是很慢的,只有靠近根部的重金属才能通过扩散作用到达根的表面,其余的重金属要通过质流到达根的表面。到达根表面的污染物不一定被植物根吸收,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于土壤特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