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城市化的类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事物的类型划分,就是为了理清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状态差异与内在联系。划分时,要么依据时间背景,要么偏重空间条件。现代城市化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出现了纷繁复杂的情况与规模宏大的局面,除了依据时间背景划分之外,如从空间系列与发生根源上去观察,可以发现许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趣的就是,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呈对应状态出现。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即会发现存在着向心与离心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
2、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就是向心型城市化,也称集中型城市化。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这些部门,或者就是决策部门(如政府机关、公司总部、银行等),或者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直接交流(如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或者需要以稠密的人流作为经营对象(如商店、酒楼等)。这些部门的职能特点,要求它们向城市中心运动,密集布置。与上述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与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被称之为离心型城市化,也称扩散型城市化。这些具有离心倾向的部门有的需要宽敞用地,如大型企业,自来水厂等;有的需要防止灾害与污染,
3、如煤气厂、垃圾处理厂等;有的需要安静环境,如精神病院、传染病院等;有的具有特殊使命,需要离开市区,如兵营、监狱、火葬场等。向心型城市化促使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密度升高,向立体发展,形成中心商业事务区。离心型城市化导致城市外围农村地域变质、城市平面扩大。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按照城市离心扩散形式的不同,还可分出外延型与飞地型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如果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展方式称之为外延型城市化。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
4、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城市化类型,在大中小各级城市的边缘地带都可以瞧到这种外延现象,这一正在进行外延型城市化的边缘地带被称之为城乡结合部。飞地型城市化一般要在大城市的环境下才会出现。因为大城市的人口、用地规模业已十分庞大,各类城市问题较多,如果继续采取外延型的发展方式,将使各种矛盾更为尖锐。在此情况下,通常采取跳出中心城市现有边界,到条件适宜的地理位置上去发展,用以分散中心城市的压力,有的则形成大城市郊区的卫星城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经
5、济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与发展内地经济的目的,将首都搬迁到内地,或在内地开辟增长中心,从广义上讲,这也就是飞地型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传统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人口与土地利用高度密集的城市景观,使人们习惯上认为,人口只有住进了这样的城里才算城市化。然而,当代城市化的多样性,使城市化的概念范围远比上述瞧法广泛。例如,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正在进行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地带内,留有大片的自然景观,人口与建筑密度都比较低,但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比城里人高。再如,我国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
6、的某些地区,农业人口的职业已基本转化,她们有着宽敞的住宅与现代化的家庭设施,尽管她们没有搬到城镇中去,但就是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居民相比,显然也更“城市化”。类似这样一些问题,都说明城市化确实存在着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之分。景观型城市化,就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职能型城市化,就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就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这种城市化表现了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不从外观
7、上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所以也称间接城市化。间接城市化的出现,对城市地域的划分与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外普遍采用城市功能区(即城市核心连同周围功能上有联系的区域)来替代城市行政区作为城市的地域范围,并以城市功能区的人口作为城市总人口。这种探讨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这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同样就是由于城市化的复杂性所造成的。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着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这就就是城市化的表征性能。但就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却存在着与经济发
8、展不同步的城市化。在拉丁美洲有些国家中,城市化水平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似,但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后者。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首都人口规模急剧膨胀,但却存在着大片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贫民区。因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称之为积极型城市化。反之,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为消极型城市化,也称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的产生就是由于农村经济的破产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缓慢所造成的。由于农民在乡村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原因就是多样的,如人口激增、灾害、土地制度、战争等),只好向城市迁居。尽管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