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9601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28
《《数字捉迷藏》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字捉迷藏》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字捉迷藏》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材简析: 数学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但是枯燥单1的学习数字其实不受孩子们的欢迎。活动通过游戏的情势来层层递进地引导他们参与活动的乐趣。应用快速记忆法、找数字、玩弄数字卡片等游戏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游戏的难度也随着幼儿的掌握情况逐步递进,让他们在温习巩固数字的同时轻轻松松掌握6之内数的等差关系。 设计理念: 《纲领》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通过感知6之内数字的等差关系,1方面增进了幼儿对有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另外
2、一方面它要求幼儿具有相应的思惟水平,从而增进思惟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求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视察、探索、经历、体验的机会,积累和丰富感性体验。让幼儿初步理解数量关系,使其成为思惟练习的工具。 目标预设: 1、巩固认识6之内数字,探索从小到大排列相邻数目之间的等差关系。 2、体验在游戏中取得数学知识的乐趣。 (目标1是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巩固对6之内数的认识,发现数字之间存在等差关系。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喜欢数学游戏。) 活动重难点: 巩固认识6之内的数字,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
3、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1份。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真实的操作能力,我将全部活动的流程设计为:谈话游戏1游戏2游戏3自主操作。逐层递进,发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进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今天呀我们要跟数字1起玩这个游戏。 (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生活中,幼儿也会有捉迷藏的经历,可以鼓励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数字捉迷藏的游戏中去。) 2、游戏1:瞬间记忆数量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
4、斑点数量,找出对应的数字。(变化记忆的时间,增加游戏难度) 师:在做游戏之前呀,我们先来练1练本领,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你看到的黑色的点。 2、增加难度,在4秒快速反应出看到的斑点数。 3、再次增加难度,在3秒瞬间反应看到的斑点数。 (这1环节的设计缘由来自于综艺节目《梦立方》,人们瞬间记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够记住出现在眼前1秒钟乃至更短时间的事物。组织幼儿玩这样1个瞬间记忆的游戏,帮助他们逐步进入寻觅数字的状态。锻炼了他们眼力和记忆力,以数斑点来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对数的概念进行巩固。) 3、游戏2:寻觅隐藏数字
5、 1、演示白板,引导幼儿在色彩相近的图片中,寻觅隐藏的数字 师:数字们躲好了,我们1起来找1找。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原来呀绿色的小圆点中有1些橘黄色的圆点,他们依照这样的线路排列起来的。 (在色盲卡中有很辨认数字的卡片,因而选取了6之内的几个数字色盲卡让幼儿来游戏。这1环节,比较简单,数字在图片中虽然色彩相近,但是只要仔细看,1眼就可以够看出。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数字的掌握。) 4、游戏3:拔萝卜,初步感知数目的等差关系 1、师:孩子们,你们都听过拔萝卜的故事,对吧,想不想也来玩这个游戏啊? 师:谁愿意来做那棵大萝卜?
6、 XX你来拔,拔呀拔,拔不动,谁愿意来帮助他? 刚刚有几个人在拔萝卜?又来了XX,现在有几个人在拔萝卜?拔呀拔,拔不动,我们再请1个,又来了1个,现在有几个?(让孩子来摆数字) 为何2后面来了1个,是3呢?原来2和3是好朋友,靠在1起的。 4放在睡得后面呢?为何?(以此类推) 小结:2和1是好朋友,2在后面比1多1个,3和2是好朋友,3在后面比2多1个……从小到大的排列的相邻数字,后面的总是比前的多1、 2、演示白板:引导幼儿共同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 师:这个1真淘气,每次它都要来凑热烈。淘气1又要跟数字们玩游
7、戏了,它和1在1起,就变成了2,和2在1起就变成了3,和4在1起就变成了5,和5在1起就变成了6、 (这1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了第1环节的铺垫,幼儿对6之内数字的认识有了进1步的巩固。因而通过拔萝卜的游戏让幼儿平面直观的初步感受多1的等差关系。通过排序、发现排好的数字之间都相差1,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等差的概念。) 5、自主操作:共同验证数目之间的等差关系。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1些数字卡片,你去帮它找到好朋友,做完1张请你把它夹到你的小夹子上,可以约请客人老师帮你检查,好吗! (这1环节回归到孩子的生活,让孩子
8、在操作中进1步验证数目的等差关系,1方面孩子要视察空格中缺少的数字,同时还要找出相应的数字,对孩子的思惟发展又是1个提升;另外一方面也激起了幼儿参与有趣的数字活动的兴趣和肯定自己的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