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docx

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docx

ID:57583065

大小:24.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7

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docx_第1页
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docx_第2页
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docx_第3页
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docx_第4页
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遍中国--材出闽堂(百年船政之二)[内容速览]福建船政,不仅诞生中国的造船工业,同时开办学堂,厂校合一,引进西学,培养出了一批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才。他们是怎样走进船政学堂?这种引进西方先进教育模式的新学堂又是怎样教学的呢?厂课、船课是什么样的课程?严复、詹天佑他们究竟在学堂里学到了什么?这是中国近代海军鲜为人知的一次远航,在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四百多年后,一群十八九岁的中国海军学员,从榕树下出发,告别罗星塔,再下西洋。他们的目标是马六甲海峡北口的槟榔屿。穿越鸥鸟翻飞的台湾海峡,穿行在沙线交错的南中国海。学员们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兴奋而又紧

2、张地驾驶着军舰。这次历时四个月的海上航行,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练童远航”。    今天罗星塔依旧巍然矗立,而为了纪念130多年前的这次远洋航行,人们在罗星塔下用群雕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远航的情景。那么,这些年轻的海军学员都是谁?他们来自哪所海军学校?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次远航呢? 就在练童远航的五年前,这天清晨,一个梳着长辫的清瘦少年,怯生生地走进福州城南白塔寺。这里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军官学校——福州船政学堂暂借的校舍。这个十三岁的少年,他的入学试文,刚刚在第一批考生中名列榜首。    三十年后,这个名叫严复的福州人翻译出版了警醒中华民族的《天演论》

3、,影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整整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界就是这样进化着。    流传千年的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知识分子出人头地最重要的途径。从国子监到县学,乃至民间的书院、私塾,都是以登科及第为办学目标。那么6岁就进入私塾苦读经书的严复,为什么要背离科举之道,走进这个在当时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军事技术学校呢?    多年以后,当名满天下的严复在回忆自己少年时的困顿,这样写道:“我生十四龄,阿父即见背。家贫有质券,赙(fu)钱不充债。……门户支已难,往往遭无赖。五更寡妇哭,闻者堕心肺。”    求是堂艺局,就是福州船政学堂的前身。在第一

4、批报名者当中,大多是如严复一样的清贫子弟,吸引他们的是学堂不但包吃穿住,而且每月发放4两纹银以供家用。船政学堂开始招生时,设想生源首先是“资性聪颖、粗通文字子弟”,而且报名者必须由当地士绅做担保。严复的叔叔是个举人,母子俩请他担保,举人对这种新学堂绝无好感,当即回绝。严复和母亲只得痛哭跪求,方才勉强同意。入学考试的题目之一是以“大孝终身慕父母论”作文一篇,适逢父丧、家道中落的严复写得声情并茂,而46岁的主考官、第一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恰好也蒙丧母之痛,感同身受,将严复点为第一名录取。    由于船政学堂在马尾的校舍尚未建好,沈葆桢就在福州城内选择了几处清幽之地作为临

5、时校舍。白塔寺就是其中一处。于是每个黎明或是黄昏,60多个少年在白塔下的临时教室里高声朗读ABC,而僧人们则在两旁的香堂里念诵经文,这种情景后来被严复描述为“伊毗(pi二声)之声与梵呗(fanbai四声)相答”。尘世远去了,不同的语音交织在一起,形成140年前榕树下最美妙的情景。    1867年的夏天,船政学堂在马尾新盖的校舍落成,此时马尾已是厂房林立、机器轰鸣,汽锤声叮当作响,而两层法式大窗的船政学堂就坐落在船厂内这片榕树环抱、环境清静的山脚下。沈葆桢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于是把规划的学堂校舍从一所扩建到五所。那么这座在当时被大多数人称为异类的船政学堂,

6、和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怎样的不同呢? 搬到马尾后,求是堂艺局正式更名为船政学堂,这是一座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技术型学堂,采用法国教育体制,分前后两学堂。前学堂学习轮机,就是制造技术;后学堂学习驾驶,就是航海技艺。严复被分在后学堂。秉承“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宗旨,船政学堂采取请进来的办法,用高薪聘请外国教师来到马尾授课。学生们向“洋教习”学习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天文、地理、航海。授课全用英法文原版书,语言首先是严复们最大的障碍,然而根据当时一位参观过船政学堂的法国工程师的记录,他们显然非常用功。他说“我看到一些年轻人只上了8天课,他们就流利地拼读各种

7、单词,在石板上写出所有的字母。”英语教师嘉乐尔也称赞自己的学生说:“这些年青人的资质和勤勉的结果,应该对他们同胞的冷淡态度起到酵母般的影响。”对于船政学堂,沈葆桢称此为“以中国之心通外国之技巧”。同时他严辞告诫,决不可“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因此,每当课间休息,学舍中就传来孩子们背诵《孝经》和《圣谕广训》的声音。    1899年2月,一部来自法国的小说深深打动了无数长辫子的中国人,而更让人称奇的是,这部小说居然是由一位不懂法语的中国人翻译的。翻译这本书的人就是后来被称为“译界之王”的林纾。而这部被当时的读者称为“勾魂摄魄”的作品就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

8、女》。时至今日,我们很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