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之浅基础.ppt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ppt

ID:57569542

大小:1.48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8-27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ppt_第1页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ppt_第2页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ppt_第3页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ppt_第4页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章浅基础2-1概述2-2浅基础的类型2-3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2-4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2-5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2-6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基础工程之浅基础2-1概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本章讨论) 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2.1.1浅基础设计内容2.1.2浅基础设计方法2.1.3地基基础设计原则1.地基的类型2.基础的类型2.1.1浅基础设计内容主要内容:1.选择基础方案(确定材料、类型,进行基础平面布置);2.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3.确定地基承载力;4.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必要时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5.进行基础结构设计(内力分析、截面

2、计算、构造要求);6.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2.1.2浅基础设计方法常规设计法(简化计算法)、相互作用设计法。常规设计法要点:特点: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不满足变形协调条件。结论:地基越软弱或越不均匀,按常规设计法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就可能越大。合理的设计方法: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难度较大)。常规设计法适用条件:1.地基沉降较小或较均匀;2.基础刚度较大。2.1.3地基基础设计原则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匀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即应验算地基变形。标准值设计值按结构型式分: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

3、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壳体基础等。2.2.1扩展基础作用:把墙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   力和变形的要求。2.2浅基础类型按材料分:无筋基础(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1.无筋扩展基础指由砖、毛石、砼、毛石砼、灰土、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无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俗称“刚性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砖: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在地下水位以下或当地基土潮湿时,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适用于6层及6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砖墙承重的厂房。(1)砖基础垫层作用(素砼,100厚,C10):保

4、护坑底土体不被人为扰动和雨水浸泡;改善基础的施工条件。(2)毛石基础毛石是指未经加工凿平的石料。应采用未风化的硬质岩石,禁用风化毛石。(3)灰土基础石灰和土料按体积比3:7或2:8拌和均匀,在基槽内分层夯实(每层虚铺220~250mm,夯实至150mm)。灰土基础宜在比较干燥的土层中使用。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用于5层和5层以下的民用房屋。(4)三合土基础由石灰、砂、骨料(矿渣、碎砖、碎石)加水混合而成。体积比1:2:4或1:3:6。用于4层和4层以下的民用房屋。四合土基础(南方个别地区用):水泥:石灰:砂:骨料=1:1:5:10或1:1:6:

5、12(5)砼基础C15。抗压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较好。毛石砼基础:在砼基础中埋入体积占25%~30%的毛石,石块尺寸不宜超过300mm。可节省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2.钢筋砼扩展基础(简称扩展基础)特点:抗弯、抗剪性能较好,基础高度较小。(1)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2)柱下钢筋砼独立基础图2-4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a)阶梯形基础;(b)锥形基础;(c)杯口基础2.2.2联合基础2.2.3柱下条形基础特点:整体抗弯刚度较大,因而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基底压力较均匀;造价高于扩展基础。常用作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框架或排架结构的基础。2.2.4柱

6、下交叉条形基础2.2.5筏形基础特点: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力;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尤其在有地下室时);能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其他功能:见教材。注意:当地基显著软硬不均时,要慎用。(1)墙下筏形基础为一块厚度约200~300mm的钢筋砼平板。主要在华东地区采用,浅埋或不埋。适用于具有硬壳持力层、比较均匀的软弱地基上六层及六层以下承重横墙较密的民用建筑。硬土软土(2)柱下筏形基础2.2.6箱形基础特点:刚度极大;抗震性能好;有补偿效应。地下室用途受限制;工期长;造价高;施工技术复杂。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又统

7、称为连续基础。2.2.7壳体基础其他基础:折板基础等。2-3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基础的底面至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确定基础埋深时,除了要考虑持力层的情况外,还应考虑使用功能、地下室、地下设施、基础形式、荷载、地质水文条件、相邻建筑物以及冻胀、冲刷等因素。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但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m,基础顶面距地面的距离宜大于0.1m。同一建筑物下面各部分的基础埋深可以不一致。2.3.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建筑物在使用功能和用途方面的要求;高层建筑;承受上拔力的基础;高耸结构;冷库等。2.3.2工程地质

8、条件持力层下卧层软弱下卧层对于中小型建筑物:良好土层——坚硬、硬塑、可塑状态的粘性土层;密实或中密状态的砂土层和碎石土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