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5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ppt

Chap5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ppt

ID:57567215

大小:1.81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08-27

Chap5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ppt_第1页
Chap5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ppt_第2页
Chap5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ppt_第3页
Chap5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ppt_第4页
Chap5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Chap5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章贝氏体相变与贝氏体1500MPa贝氏体钢管用于高层建筑的建设,传输混凝土,寿命是16Mn钢管的3倍序言贝茵等人于1930年首次发表了这种产物的光学金相照片。为了纪念Bain的功绩,将奥氏体中温转变产物命名为贝氏体。1939年R.F.Mehl把贝氏体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1952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任教的柯俊及其合作者S.A.Cottrell第一次对贝氏体相变的本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贝氏体相变机制类似于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两个贝氏体研究学派。1、柯俊创始了贝氏体相变学说1952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任教的柯俊及其合作

2、者S.A.Cottrell以贝氏体浮凸现象为依据,提出了贝氏体相变机制类似于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他们认为,铁原子和置换原子是无扩散的切变,而间隙溶质原子是有扩散的。这种学说被许多学者所继承,形成了“切变学派”。2、“扩散学派”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冶金学家H.I.Aaronson及其合作者从能量上对贝氏体转变的切变机制进行了否定。他们认为:贝氏体转变是共析转变的变种。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热力学计算的相变驱动力不能满足切变所需要的能量水平。这个学说被我国金属学家徐祖耀及H.I.Aaronson的学生们所继承,形成“扩散学派”。5.1贝氏

3、体相变的基本特征和组织形态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1、贝氏体相变的温度范围和C曲线存在BS点存在残余奥氏体(等温温度越靠近BS点,形成的贝氏体越少)可以等温转变形成,也可以在一定冷却条件下连续转变形成2、相变的扩散性只有碳原子的扩散,合金元素(包括Fe)不扩散;上贝氏体的相变速度取决于碳在FCC-Fe中的扩散,下贝氏体的相变速度取决于碳在BCC-Fe中的扩散3、贝氏体相变有表面浮凸表面浮凸干涉图像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相变均有表面浮凸现象4、贝氏体相变产物贝氏体本质上是铁素体和θ-渗碳体(或ε-碳化物)的混合组织。组织中常夹杂着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等相。组

4、成相较多,形态多变。在较高温度区形成上贝氏体,在“鼻温”以下的较低温度区域形成下贝氏体。二者在组织上的主要区别,一是铁素体的形态差异,二是碳化物的形态和析出的位置不同。随贝氏体形成温度下降,贝氏体中铁素体的碳含量升高。(1)上贝氏体上贝氏体是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上部形成的。对中高碳钢,形成温度为350~550ºC。主要分为三种:无碳(化物)贝氏体(a,c)粒状贝氏体(b)经典上贝氏体(d)无碳(化物)贝氏体当上贝氏体组织中只有贝氏体铁素体和残留奥氏体而不存在碳化物时,这种贝氏体就是无碳化物贝氏体,或称无碳贝氏体。这种贝氏体通常在低碳低合金钢中出现

5、。无碳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板条平行排列,其尺寸及间距较宽,板条间是富碳奥氏体,或其冷却过程的产物。无碳贝氏体的形成由于Si、Al不溶于渗碳体中,故延迟渗碳体的形成,因此,在硅钢和铝钢的上贝氏体中,常常在室温时还保留残余奥氏体,而不析出渗碳体,形成无碳贝氏体。在低碳合金钢中,形成贝氏体铁素体后,渗碳体尚未析出,贝氏体铁素体间仍为奥氏体,碳充分向奥氏体中扩散,使奥氏体趋于稳定而保留下来,形成无碳化物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经典(羽毛状)上贝氏体经典上贝氏体是由板条状铁素体和条间分布不连续碳化物所组成。贝氏体铁素体条间的碳化物是片状形态的细小的渗碳体,光学显微镜

6、下组织形貌呈现羽毛状、条状或针状。SEM9Cr2钢的羽毛状上贝氏体(a)和示意图(b)电镜下上贝氏体组织为一束大致平行分布的条状铁素体和分布于条间的断续条状碳化物的混合物。条状铁素体与板条马氏体束接近;随碳含量升高,铁素体条增多而变薄,条间渗碳体数量增多,形态由粒状变为链珠状、短杆状,直至断续条状。(2)下贝氏体下贝氏体在贝氏体C曲线鼻温以下温度区间形成。对中高碳钢,形成温度为350ºC~Ms;下贝氏体有经典下贝氏体、柱状贝氏体、准贝氏体等。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或片状,片之间有一定交角。下贝氏体铁素体碳含量远高于平衡碳含量,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

7、位错密度高于上贝氏体铁素体。经典下贝氏体SEMGCr15下贝氏体组织23MnNiCrMo钢下贝氏体柱状贝氏体(3)实际钢中的贝氏体组织实际钢中还经常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和组织。上贝氏体和低碳板条状马氏体形貌类似,但是上贝氏体中位错密度较马氏体为低。高碳片状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形貌类似,但前者的亚结构是孪晶,而在下贝氏体中很少见到孪晶。23MnCrNiMo钢板条状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混合组织(5)贝氏体组织中的亚结构贝氏体铁素体是由更小的“亚单元”组成。亚单元通常在已经形成的铁素体端部附近形核,通过纵向伸长与增厚的方式长大。亚单元长大受阻时,再激发形

8、核,在铁素体板条顶部的侧面(上贝氏体)或铁素体针的顶端(下贝氏体)形成新的亚单元核心。亚单元重复形核长大构成了贝氏体中铁素体的形核长大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