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30208
大小:782.4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8-26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麦哲伦环球航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看P9图1.4)第二节地球仪1、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形状,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的模型。赤道长度大于任何一条经线的2倍。2、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地球上垂直于地轴的圆圈叫做纬线。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
2、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叫做经线。(看P12图1.9及活动题)3、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经纬网在军事、航海和旅行应用广泛。名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线称经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线纬都是圆(极点除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东西方向赤道线外)等)4、0°纬线又叫赤道,是南纬与北纬分界线,也是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用N(北纬)和S(南纬)表示。5、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东经)和W(西经)表示。6、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
3、、西半球。判断规律(小于20°W,小于160°E为东半球;大于160°E,大于20°W为西半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或一天。2、地球的自转产生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太阳的东升西落或者日月星晨东升西落;3不同地点时间的差异。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公转时地轴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4、地球的公转产生现象:1、季节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极昼极夜的产生;4、五个热量带的划分;5、太阳直射点的运动。5、
4、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9、10、11月为春季,12、1、2月为夏季,3、4、5月为秋季,6、7、8月为冬季。6、地球公转示意图解释:(看P19图1.21)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划分极昼现象春分3.21赤道全球均等夏至6.22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秋分9.23赤道全球均等冬至12.22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7、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南北半球昼夜等长时正午太阳光线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时节气是春分和秋分。一年四季中总有太阳光直射的
5、是热带。当中国处于昼长夜短时北半球的季节是夏季。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时是我国的夏季。我国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8、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由北到南依次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有太阳光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四季分明的温带。(看P20图1.23)第二章学用地图第一、二节地图的运用1、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表示的平面图2、地图作用:是旅行、了解国内外大事、军事、经济建设和学习工具,也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3、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4、地图上确定方
6、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经纬网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单位一致)文字式:如:“1厘米代表实际距6、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数字式:如1︰10000000或直线式:如1001020307、比例尺大小与图幅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8、比例尺比较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9、在地图上获取信息:如去旅游可用旅游图、交通图;找地方可用行政区划图;野外考察可用地
7、形图。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1、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会计算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特点: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等高线是一个封闭的圆,互不相交;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看P33图2.20、P35图2.22理解)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重合表示陡崖,一般以特殊符号表示;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