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14653
大小:486.6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6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时作业:第9课说“木叶” Word版解析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第9课一、基础知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现实生活中,那种一旦小有成就就________的人,只会受到人们的唾弃。②你帮这种自私的人,得小心他会________。③封建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于帮助自己篡权夺位的人,往往采取________的手段来处置。A.得鱼忘筌卸磨杀驴过河拆桥B.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得鱼忘筌C.得鱼忘筌过河拆桥卸磨杀驴D.过河拆桥得鱼忘筌卸磨杀驴【答案】C【解析】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卸磨杀驴: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
2、曾给自己出过力的人除掉。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制造业发展程度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刻不容缓。B.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C.这些外国哲学和科技著作内容博大精深,要求翻译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
3、水平、专业水平和广博的知识才能胜任。D.由于北京市近年来调整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定位以及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战略的实施,北京市将严格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常规引进人才进京的数量将逐年减少。【答案】D【解析】A.成分赘余,“紧迫”与“刻不容缓”语义重复。B.搭配不当,“传授”指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茶树种子”不能与“传授”搭配。C.句式杂糅,“要求”和“才能胜任”保留一个。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B.本店喜迎十
4、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C.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D.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答案】D【解析】A.洗耳恭听,专心地听。指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B.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C.“内容完全晓得了”口语化表达不符合政府公函用语。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的第2段内容,完成后面的题。4.杜甫突破了“木叶”的传统,写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落木”与“
5、木叶”的意味、意境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木”有疏朗之意,“叶”有绵密之意。屈原的“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衬托了湘夫人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性格形象。杜甫的“落木”以“木”代“叶”,洗净了“叶”子的绵密之意,意境更显空阔,生动地描绘了三峡萧索的秋色,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意。5.“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这句话在文中
6、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内容上引出“落木”,在结构上承上启下。6.对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但很少用“树叶”。B.我国古代诗歌中大量地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C.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D.中国诗歌的语言丰富多彩,“木叶”是其中的小小一例。【答案】B【解析】本段文字是写我国
7、古代诗歌对“叶”运用的发展过程。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力量。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靠天吃饭。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进一步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
8、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凝结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与农业文明强调顺应自然、工业文明热衷于征服自然不同,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董仲舒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大自然要和平共处。道法自然、天人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