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技术要求.doc

模具技术要求.doc

ID:57491503

大小:9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8-24

模具技术要求.doc_第1页
模具技术要求.doc_第2页
模具技术要求.doc_第3页
模具技术要求.doc_第4页
模具技术要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具技术要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具技术要求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1.拉延、成形类模具l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l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62。l基体采用HT300。采用键槽与螺栓。l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2.冲裁类模具l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或ICD-

2、5),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料厚大于等于1.4m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l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l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l模具基体采用HT300。3.翻边、整形类模具l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l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

3、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l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的材料。l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5.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14二.模具结构及技术要求1.模具结构1.1模具结构采用单动式,原则上按甲方认可的乙方提供的结构式样(模具需满足自动化线要求)。1.2对于各序模具、板料及零件进

4、出必须方便,空间足够;对于外板件模具,不得有对板料与零件造成划伤、碰伤之隐患。1.3模具的闭合高度,应根据模具结构及压力机的规格而定,在同一冲压生产线上的模具高度应尽量一致。模具的闭合高度制造公差为±1.0mm。1.4模具铸件辅筋厚度≥30mm,主筋厚度≥40mm,工作面厚度≥50mm。模具长度≤3000mm时,辅筋间距≤350mm;模具长度>3000mm时,辅筋间距≤400mm。1.5原则上允许车门外板或板按照左右合模结构进行设计。2.拉延、成形模技术要求2.1对于外覆盖件的凸、凹模及压边圈,其型面粗糙度Ra0.8。2.2定位装置:采用经甲乙双方认可的模具制作标准,采用可调式

5、周边定位;多次投放时,坯料或前工序的定位位置必须一致,重复定位精度0.5mm;模具应设有坯料或制件到位感应式检测装置,到位检测装置与压力机、机械手连锁。2.3到底标记:拉延模要有对角布置的2个拉延到底标记,标记深度为0.25mm-0.3mm。2.4导向装置:采用导向腿、自润滑导板导向。导向配合面要有足够的导向面积,导板导滑面垂直滑动受力方向要有止退台。2.5限位装置:采用甲方或甲方认可的乙方设计标准。2.6排气孔:Φ4(外板件)或Φ6(板件)排气孔,上模的排气带有弯头防尘铜管+防尘盖板。2.7模具制造装配调试要求:见模具动静态检查表。3.修边、冲孔模技术要求3.1冲裁部分结构3

6、.1.1上、下模刃口必须为镶块,原则上镶块长度不大于400mm;镶块采用镶入铸件结构,具有防侧向力功能(挡块或背托),并便于更换与维修。3.1.2修边镶块宽度与高度比应大于1.2;修边镶块间接合面必须研磨,修边镶块间隙应小于0.03mm;上模修边镶块与下模修边镶块的接缝应错开;上下模具座应设置修边镶块止动台阶或止动键;刃口垂直面推光处理,不允许出现倒锥现象。冲裁刃口不能粘附废料。3.1.314铸态镶块要铸出材质、零件号,锻态镶块打印材质、零件号、热处理硬度。所有镶块的安装面要有对号标记。3.1.4在复杂轮廓区域,适当增加切刀镶块。3.1.5各修边类刀块的悬刀量不得超过10mm(

7、特殊情况会签确定)。3.1.6废料刀必须有靠背。3.1.7除特殊情况外,冲孔凹模应采用镶块冲套结构。冲孔离修边刃口过近需采用整体镶块式(具体会签时确认),并便于更换与维修。3.2定位装置:以孔、形状、轮廓定位,孔定位优先。保证定位稳定,制件无窜动、无压痕。定位应考虑制件防反。3.3导向装置:导柱导套与导板联合导正(导柱数量一般为4个)。对于长度大于1200mm的模具上、下模座导向采用植入式导柱、自润滑导套,导套口与上模座下表面齐平并增加防护台;对于长度小于1200mm的模具,导柱导套可采用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