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85849
大小:32.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4
《【优选】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与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循着“提出观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说理文一般顺序和最重要的论证方法,让学生体会说理性文章的特点和说理方法,受到如何说理的启发,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学会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在讨论、辩论、劝说等交际实践中,如何清晰、准确、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交际实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应渗透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观点的方法。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
2、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来源:Zxxk.Com]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4、学生回忆说理文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3、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过议论文,对于文体特点,表达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再学习本文,孩子们有一定的基础。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来源:学科网ZXXK]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
4、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指名朗读回答。)[来源:学科网]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小结:填空练习先提出观点:()再通过()来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梳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感知作者的观点,用什么事例证明观点。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勤学好问。)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4、指导朗读。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正如书上所说:(出
6、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来源:学.科.网Z.X.X.K]7、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
7、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① 朗读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③什么叫“能者为师”?(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