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3.古诗三首.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3.古诗三首.docx

ID:57474155

大小:23.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3.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3.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3.古诗三首.docx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3.古诗三首.docx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3.古诗三首.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3.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1内容。【教学目标】1.会写“侯、章、泣、盈、脉、栖、鸦”等7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读。(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寒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所作。二、导入解题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

2、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三、教师点拨1.知诗人。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2.明诗意。(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①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无处/不/飞花)②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③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照样子自学后三句。(3)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3.悟诗情。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

3、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是什么样的?(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四、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中国情人节是哪天?怎么来的?请学生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诗歌朗读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指名读,读顺诗

4、句。指导读,读出节奏。2.本文抒情主人公是谁?抒的是什么情?(明确:织女星,抒的是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因此,从主题上看,本诗是一首思妇诗。)三、分句分析1.第一二句:点明描写对象。2.第三四句:采用什么方式写织女?(1)外表:素手,衬托织女的美丽,语言非常精炼。请问:假如你要表现一个人美丽,你会怎么写?一般人是全方位地写,而这里只用一个字就表现得很传神,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写,而不一定要全方位地写。现在学到了这个技巧,再要你写一个性格很粗暴的人,你会怎么写呢?(眉毛粗、竖。)(

5、2)动作描写:擢和弄,描写了一个劳动场面,表现了织女怎样的特点?(勤劳。)3.第五六句:最会织布的织女为什么会“终日不成章”?(明确:魂不守舍,心绪不宁。可见,织女不一定勤劳,而是因为无法忍受思念之苦,因而用劳动来排遣。)什么原因导致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思念之苦。)4.第七至十句:“那浅浅的银河,定然不甚宽广”,跟第一句“迢迢”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河并不远,但因为不能相见,因而显得很远。)5.为什么不能相见?(因为有人干涉。)6.表现了织女怎样的感情?(怨恨、无奈。如果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

6、山,那么这种悲伤还有理由来解释,但是明明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令人刻入骨髓。)7.六个叠词有什么作用?(增强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8.本诗主要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情景交融。)四、课堂小结收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试着背一背。同学间相互交流。【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天上   牛郎织女  王母娘娘阻隔分离地上   人间男女  社会背景影响离愁别绪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人无尽的遐想,今天让

7、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二、诵读古诗1.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毛遂自荐当堂背诵。2.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3.默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雅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4.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下面问题,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

8、、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5.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讨论充分后,学生自由发言。(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