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45132
大小:1.65 MB
页数:81页
时间:2020-08-19
《滑轮组复习课(新人教)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及机械效率1滑轮在工作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叫定滑轮。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叫动滑轮。一、认识定、动滑轮22、是什么类型的杠杆?l1=l2F1=F21、支点在哪里?结论: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两力臂为滑轮的半径支点在轴心处32、是什么类型的杠杆?l1=2l2F1=1/2F2结论: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1、支点在哪里?固定端绳子与滑轮相切处41、定滑轮特点:1)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一、定滑轮与动滑轮2、动滑轮特点:1)滑轮的位置随重物移动2)不能省
2、力3)可以改变力的方向,s=h2)省一半力3)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拉力的移动距离2倍于物体上升的距离s=2h4)实质为等臂杠杆·F1F2OL1L2·F1F2OL1L2l1=l2F=G(不计摩擦)4)实质为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杠杆l1=2l2F=1/2(G物+G轮)(不计摩擦)5(2)如图2所示,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挂在重物G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F1、F2、F3拉起重物,则()A.F1较大B.F2较大C.F3较大D.F1=F2=F3图2F1F2F3D6三、滑轮组的绕线7F1G总F1=G总F2G总F2=G总n1=。n2=。承担总重的绳子
3、段数23(f=0,G总=G物+G动)8(f=0)确定n的方法:在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横切一刀,吊着动滑轮的绳子数为n91n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S=nhV绳=nV物滑轮组的特点10练习:1、对于使用滑轮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以省力,但必须改变用力方向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C.可以省力,同时又能省距离D.可以省力,同时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距离D11(3)如图,物重G=40牛,绳的一端固定在地上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均匀上升时,若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则力F为牛,若F向上移动10厘米,则物体上升厘米。8020课
4、堂练习G物G物如果考虑动滑轮重呢F=2G物+G动G动F12小结变形杠杆动力情况F=GF=(G+G动)/2F=2G+G动绳端移动的距离SS=hS=2hS=H/2S=nh绳端移动的速度VV绳=V物V绳=2V物V绳=V物/2V绳=nV物实质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费力杠杆省力机械1n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FG图313小结变形杠杆动力情况F=fF=f/2F=2fF=f/n绳端移动的距离SS=LS=2LS=L/2S=nL绳端移动的速度VV绳=V物V绳=2V物V绳=V物/2V绳=nV物实质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费力杠杆省力机械FG
5、图3142、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如果动滑轮重2牛,要提起4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若物体以0.2m/s的速度向上运动,则绳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不计绳重和摩擦)FG第11题图竖直向上1460.6m/s153、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重物,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为______N。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则物体移动速度为。F160.2m/s16四.组装简单的组装简
6、单的滑轮组(会)请在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最省力的绕绳方法FG13F=Gn=317书P86例题 缠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牛,用它连接成如图的滑轮组,能否提升重为600牛的重物?(已知动滑轮重20牛,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F解:G=G物+G滑=600牛+20牛=620牛因为所需要的拉力大于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所以不能用来提升600牛的重物。已知:G物=600NG滑=20N,Fmax=300N求:F=?>Fmax18F2行!想什么办法能够提升这样的重物?19练习:站在地上的工人将货物提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FFGG12F=G12
7、F=Gn=2n=2学生练习20以滑轮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五、力学的核心-------受力分析(学生由于不会受力分析容易在此失分)FFF’FFF’21(2)如图所示,物体重100牛,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米,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牛(不计滑轮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 )牛;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 )米;A所受的摩擦阻力为( )牛。5410课堂练习fF2F=f22例1如图T5-1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重100N的物体A,A与桌面的摩擦力为40N,当用力F拉绳子的自由端使A匀速运动时,拉力F的大小为(不计滑轮摩擦
8、及重力)( )A.20NB.50NC.60ND.70N23出发点:分析滑轮受力60N20N20N20N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