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3418
大小:19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3
《高三政治专题高分突破复习训练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1讲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解析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答案 F2.科学理论可以充当检验认识的标准。( )解析 检验认识的标准只能是一个,就是实践。答案 F3.认识世界比改造世界更重要。( )解析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答案 F4.真理和谬误可以转化,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解析 真理和谬误可以转化,但是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区分。答案 F5.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解析 认识过程是波浪式前进、
2、螺旋式上升。答案 F二、选择题6.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以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选A项。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A7.埃博拉病毒起病迅急,对人类危害大。但研究发现,该病毒煮沸5分钟、日常消毒剂或阳光都能消灭它。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③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④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 材料中的“研究”属于科学实验活动,通过研究获得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符合题意
4、;材料中“该病毒煮沸5分钟、日常消毒剂或阳光都能消灭它”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客观的,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能动地认识世界,③是错误的;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 A8.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答案 C9.法国人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人戴维·维因兰德因各自独立研究粒子控制,改变
5、了量子物理学理论只存在于“思维实验”中的现状,并首次让这个领域的研究向应用层面发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位科学家的获奖说明( )①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②科学实验不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理论最终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 抓住题干中“改变了量子物理学理论只存在于‘思维实验’中的现状,并首次让这个领域的研究向应用层面发展”,可看出③④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①表述错误;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社会历史性,②表述错误。答案 C10.下图《可以吃,不可以吃》漫画给我
6、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解析 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根据漫画中对于“转基因食品”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争论看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B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答案 B11.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
7、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认识主体的因素。陆游被贬外放,毛泽东面对自然灾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精神状态,对同样的梅花表达了不同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观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 B12.“
8、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都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A.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C.矛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